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义乌出现“热射病”致死病例,还有人昏倒后被马路烫伤,有的还在ICU...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浙江浙江
1992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义乌出现“热射病”致死病例,还有人昏倒后被马路烫伤,有的还在ICU...


原创 急诊科 浙大四院 2022-07-14 16:43 发表于浙江


https://mp.weixin.qq.com/s/dSRkeSCiboeYiF6JWzOcGA

全文:

义乌出现“热射病”致死病例,还有人昏倒后被马路烫伤,有的还在ICU...

原创 急诊科 浙大四院 2022-07-14 16:43 发表于浙江

浙大四院 具有卓越专科的国际医学中心

ZJU4H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of Excellence


“热射病”频繁登上热搜,

全国多地报道热射病致死案例,

义乌也不在例外。


img


最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急诊科每天都会收治3-4例中暑患者,平均每天都有1-2例重症中暑患者被确诊为热射病,多因昏迷、抽搐等送入医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浙大四院急诊科胡建主任医师表示,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70%,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之所以如此凶险,并不是体温升高这么简单,而是会产生一系列可怕的生理反应,一方面对心脑肺等各器官系统的直接损害,另一方面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免疫功能紊乱,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img

虽然,

大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救治

已经平安出院。


但令人扼腕痛心的是,

近两日,还有2例热射病患者

虽经积极抢救,最终不幸离世。


其中一名建筑工人,

40岁左右,被人发现晕倒在地。

刚送达急诊抢救室时便心脏骤停,

耳温测量仪直接爆表,核心温度超过42℃,

同时伴有多脏器衰竭

以及严重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img

DIC是热射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引起微循环血管内凝血,继而发生大面积出血,有致命的危险。这名工友不仅胃部自发性出血、体外如耳鼻等也在滋滋出血,床单上都被血迹浸染。


急诊科全力实施抢救,

迅速启用“救命神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

经过一夜抢救和实时监护,

不幸的是这位工友最终没能挺过去...


img


还有一位七旬老人,本身患有心脏病,

在家里不愿意开空调降温。

总是说自己不热,有心脏病吹不得空调。


被发现时已经昏倒在家中,核心温度已超过40℃,

皮肤表面青一块紫一块,

同样出现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对此,急诊科特别提醒,

一定要重点关注老年群体,

不能为了省电或者其它原因“硬扛”。

炎炎酷暑,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是预防中暑的重中之重。



类似的悲剧还时有发生...


两周以前,义乌一名六岁儿童就因为被困在车中3小时左右,出现了严重的热射病,情况危重,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中抢救。



img

就在今天下午2点左右,一名年轻男子被发现晕倒在柏油路边上。送来急诊抢救时,手肘皮肤已经被灼伤,目前仍在积极抢救中。暂时仍旧未联系到家属。


......


这些严重的热射病案例,都在不断给社会大众发出“生命”警告——高温环境下,生命健康不容忽视!


浙大四院急诊科胡建主任医师表示,开头提到的工友属于典型的劳力型热射病,这种类型的热射病多见于健康的年轻人群体,如建筑工人、运动员、参训官兵、消防员等,常发生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者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


而后面提到的老年患者和小孩都属于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特别提醒两大类人群:

①高温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消防员、交警等,高温室内工作者如装修工人等;

②老人、小孩等体弱人群;

一定要高度警惕中暑,积极预防、科学处理都十分关键。






如何预防“热杀手”,如何预防中暑呢?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中暑。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避免脱水的发生、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1.及时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在高温天气里,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


2.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户外活动时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活动时间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


3.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4.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警惕中暑症状。如果轻度中暑,比如大量出汗、头晕无力、胸闷气短、恶心心慌等,一定要及时处理,防止情况恶化。






“热杀手”来临,如何进行急救应对?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热射病的首要治疗措施。


①应该立即脱离热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有条件可送至有电风扇或空调的房间;


②患者如果清醒,可以先补充水分,小口慢饮,千万不可以过急的大量喝水。补充水分时,应加入少量盐分,也可以选择运动饮料。


③积极有效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采用水浴或冰水擦浴。


④急救措施实施后尽快就医:在现场早期处置中推荐“先降温后转运,护送途中持续降温”原则,当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时,应遵循“降温第一,转运第二”的原则。



供稿:浙大四院急诊科陈丽萍

审核:浙大四院急诊科主任 胡建


参考文献:

1、《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解放军医学杂志。


2 4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