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险而有备,慎而取胜——高灌注高风险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一例

发布于 2022-06-21 · 浏览 3862 · IP 湖北湖北

part 1 病例特点:

患者男性, 73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年,右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2年前因脑梗死遗留左侧肢体乏力,平素使用拜阿司匹林、立普妥、伊泽麦布治疗。1天前患者自觉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上抬乏力,右下肢迈步乏力,需要扶行。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素使用安博诺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心脏病、慢支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过敏史。吸烟史10余年,8支/天左右。无饮酒史。

查体:血压:134/83mmHg。神经专科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言语清晰。右侧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上肢近端4级,远端3级,下肢近端4级,远端4级,肌张力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左侧下肢病理征阳性。NIHHSS评分2分。MRS评分3分。洼饮水试验1级。

初步诊断: 1、大脑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高脂血症  4.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门诊资料:2020年8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C6段中度狭窄,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左侧椎动脉起始部轻-中度狭窄,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Part 2 术前检查:

2020年8月武汉市中心医院造影:

img


入院后 核磁DWI

img


入院后CTA检查及CTP检查

img


术前造影:

img


Part 3 术前讨论:1、患者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次全闭塞),有脑梗死病史,两年时间狭窄有进一步进展,发生大面积脑梗死风险大。患者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中度狭窄。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及右侧椎动脉狭窄均有治疗指征。本次虽然有左侧为主散在梗死灶,但不影响右侧颈动脉及椎动脉的治疗。

2、手术主要风险:患者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由于其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为发育,属于单发的右侧大脑中动脉,且颅内外,后循环向前循环均代偿差,术中术后高灌注风险较高。但患者有颅内有狭窄,为防范高灌注风险的有利因素之一。

3、患者同时有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可选择CEA或CAS,介入治疗可以同时处理颈动脉动脉及椎动脉的重度狭窄,结合患者家属意愿,倾向于介入治疗;

4、手术建议:麻醉方式:局麻备全麻,手术方式:右侧颈动脉狭窄先使用小球囊扩张,置入保护伞,再用球囊进行扩张,建议使用锥形自膨支架。先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再行右侧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

5、药物准备:术中药物准备:乌拉地尔、尼莫地平、多巴胺、阿托品、甘露醇、替罗非班。

6、术后建议进入NICU进行观察,严格控制血压,术后进行TCD检测。

Part 4 手术过程:


img


1. 术前再造影:影像同前 患者在造影过程中血压一直偏高,收缩压搏动在160-180mmHg,造影结束后患者血压185/100mmHg,予以乌拉地尔、尼莫地平等药物静推及静脉泵入,血压下降至140/70mmHg以下,手术继续。

2.小球囊扩张(PTA 3.0-20.0mm)

img


扩张后造影提示狭窄改善,但患者此时血压再次升高至160/80mmHg,患者有恶心欲呕症状,心率79次/分,降压药物加量效果不佳。先行将抽吸后的小球囊置于狭窄处,同时启动采用喉罩下全身静脉麻醉,全麻后血压降至 110/65mmHg,心率62次/分。行术中 CT未见出血,遂撤出小球囊。予以甘露醇125ml 快速静滴。

3、置入保护伞(Spider 4.0),再行球囊扩张(PTA 4.0-20.0mm)

img


4、置入颈动脉支架(Protege 8-6-40mm)

img


5、置入椎动脉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4.5-1.6mm)

img


6、手术结束。

Part 5 术后复查:

术后第二天复查颅脑磁共振DWI:可见右侧两个颅内微小片状梗死灶

img


术后第5天复查颈动脉彩超及TCD

img


术后第6天复查CTA及CTP

img


img


出院前患者状态,可以扶行

Part 6 术者总结点评:

1、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次全闭塞)患者,且代偿差,高灌注风险确实大,但并不是CAS的禁忌症;通过反复对比之前造影,结合患者目前颅内血管情况及椎动脉狭窄情况,最终患者选择介入治疗。

2、术前充分的讨论,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估计,并准备好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本患者术前讨论建议局麻备用全麻为正确的选择,局麻状态下,患者出现异常体征可及时发现,如果血压控制不佳,立即行全麻控制血压。

3、防范高灌注风险患者方法包括:术中术后严格的血压控制,小球囊保护下进行支架置入术,分期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支架置入后不能追求过于完美的残余狭窄等。

Part 7 参考文献:

 1.Yue Wan , Hui Wang , Dapeng Wang , Hao Tian , Jing Zuo 2, Qi Fang .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staged angioplasty for treating carotid stenosis with a high risk of hyperperfusion: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terv Neuroradiol. 2020 Oct;26(5):637-642. doi: 10.1177/1591019920946507. Epub 2020 Aug 9. PMID: 32772622; PMCID: PMC7645180.

2.Hidemichi ItoMasashi UchidaHiroshi TakasunaIchiro TakumiTanaka Yuichir.Analysis of postprocedural microembolic infarctions and global 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 during balloon-protected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Preliminary study. Surg Neurol Int. 2021 Mar 8;12:87. doi: 10.25259/SNI_919_2020. PMID: 33767891; PMCID: PMC7982096.

3.Lei HuangWenjie CaoLiang GeGang LuXiaolong ZhangDaoying Geng.Intracranial Blood Flow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Sever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fter Stenting.World Neurosurg, 2017 Aug;104:863-868. doi: 10.1016/j.wneu.2017.04.144. Epub 2017 May 2.

Part 8 术者简介:


img


万 跃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湖北中山脑血管病医院执行副院长,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武汉市首届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拔尖人才,武汉问津脑血管病论坛大会主席。

曾在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在中国台北长庚纪念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学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西区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访问学者。湖北省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专家组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神经血管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疾病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师学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

img


姜海伟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疗组组长,医学博士,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拔尖人才,曾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修神经介入。擅长脑血管的急救及神经介入治疗。



previewplay video
7244e68d47672f3a974298f16f888b09.mp4 (1.39 MB)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 (4)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9)
高脂血症 (111)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17)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1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石南419 推荐

最后编辑于 2022-06-21 · 浏览 3862

3 26 8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