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培基地等你来-胸心外科专业欢迎你!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小编的后台经常收到
“医学僧”们各式各样
关于住培招生的话题

路过的医学才俊们请留步
第二波住培招生开启!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培基地等你来
平台广!机会多!待遇好!

马上登录
①注册个人账号
②选择心仪专业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一直在这等着你

点击观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培招生宣讲视频
01
“最美医院”只等有才的你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并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
医院位于美丽的深圳湾畔,与香港天水围隔海相望,总投资约40亿元,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共拥有床位2000张,现已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未来将增至3000张。

医院于2012年7月1日起运营,逐步引进国际一流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以深港合作为契机,大胆探索、改革创新,致力于成为一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
作为医改先锋,医院将不断深化深港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资源互补,探索公立医院管理新模式。
医院建立了透明、廉洁、高效的医疗文化,倡导以人为本、博学行医、廉洁敬业、平等互爱的职业精神,为员工提供合理薪酬及持续的职业发展环境,以培养、激励和挽留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作为香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重视教学培训的发展。医院2017年10月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19个专业基地,在培住院医师306人。2019年医院获批广东省“全科医师骨干师资培训中心”、“放射肿瘤名师带教工作站”。2020年全科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基地”。
医院秉承“遵从内地现有的制度与框架,融入香港医学教育特色特点,搭建与国际接轨的交流平台”指导思想,以“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的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积极推进住培工作。

2019年医院住培医师国家执医首考通过率全省第一,2020年住培结业考核理论通过率排名全省第一(100%),2020年全国年度业务水平测试总成绩全国第一,8个专业基地成绩进入全国前十。
2018年1月,医院与市卫生健康委、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联合签署“深港专科医师培训合作备忘录”。
2019年7月“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平台,引入香港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各方携手探索具备国际特色的专科医师培训,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科人才。

02
为什么选择我们?
✪ 香港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积极借鉴香港和国际经验,希望将香港大学医学院130余年的沉淀、香港医学专科学院28年的经验带到内地,借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这一平台,为医学人才培养带来创新理念,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有益借鉴。
➤ 采取中英双语带教,部分课程和临床实践由香港大学教授采用英语教学,紧贴国际最新前沿。
➤ 借鉴香港专科医师评估考核模式,并运用在日常评价、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工作中,确保培训考核质量。
➤ 提供香港大学、香港玛丽医院的共享视像学习平台,参加学术互动、举行多学科讨论、观摩技能和手术操作等。

➤ 选派住院医师到香港学习,亲身体验当地诊疗规范和医疗文化,提升眼界、开阔视野。
➤ 加强深港医学教育理念融合与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 师资团队
医院临床科室主管由香港大学的教授出任,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玛丽医院的专家参与临床诊疗和教学指导,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严控教学质量。
2014年起,医院长期举行香港大学带教老师培训,至今已有169名内地员工参加学习,超过100名员工获聘成为香港大学荣誉副教授、助理教授、导师。
采取院科分层分级的师资培养模式,所有师资均经过院内培训考核,参加海外、国家、省市级师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人数超200人。

✪ 学习资源
医院重视并积极举办各类培训,借助香港大学与海内外学术机构紧密联系的优势,免费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培训课程。
医院先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5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5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12项,举办院级各类学术活动400余项,超过13.8万人才来院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
医院长期邀请港澳和国外的教授、知名专家开展英语专题授课、学术交流、临床指导,提升住院医师英语水平,共享国际学术交流资源和成果。
✪ 教学设施
➤ 示教室与会议室
医院所有的诊区(病区)都设置示教室,有可容纳487人的学术报告厅、1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陈黄志兰活动厅、远程诊疗教学会议厅、各种大小的会议室和演讲室。

➤ 临床医学技能模拟培训中心
医院2016年建成临床医学技能模拟培训中心一期,定期开展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如引进美国外科医学院创伤委员会的“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训练课程”,迄今已完成14期学员课程和2期导师课程。
中心Ⅱ期建设获深圳市发改委概算批复2938万元,于2020年11月完成工程及信息化建设,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包含深圳首家动物手术中心、国际化OSCE考站、远程诊疗中心和多功能培训区等。

动物手术中心迄今已举办8期动物模拟培训,培训348人次;并于市内率先使用动物开展手术机器人培训,成为华南地区首个集理论学习、模拟器训练和动物手术于一体的手术机器人技能培训中心。
持续开展国际化新生儿复苏工作坊(NRW)认证课程,迄今已完成24期学员课程和2期导师课程。ATLS和NRW入选2020年深圳市卫生健康专题教学培训计划,医院获指定为课程举办单位,接收全市医学人才进修。
✪ 临床资源
医院2018年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按照“面向粤港澳、对标国际化”建设思路,依托香港大学显著国际影响力,推动医院“医、教、研、管”四个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努力实现“建湾区高地、登国际巅峰”总体建设目标。
全力打造肿瘤医学中心、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并同步推动其他重点支持专科及教研平台发展。

重点专科及三名工程团队
➤ 肿瘤医学中心
引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玛格莉特癌症中心团队”,是北美单体设施最大的放射治疗中心,学术排名世界第二。团队学术带头人BrianO’Sullivan 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放射肿瘤学家、头颈部肿瘤和肉瘤专家。
2019年9月中心申请深圳市孔雀团队计划,获政府财政资助经费2000万元。该团队负责人孔凤鸣教授是美国知名癌症专家,在肺癌基础和转化研究领域有突出成就。团队核心成员-香港大学明德教授席关新元教授,是著名肿瘤分子遗传学专家,香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主任,肝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按国际化模式开展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重点发展鼻咽癌、肝癌和胸部肿瘤等三个多学科防治中心。2)开展国际顶尖MRI引导三维近距离放疗,并建立相关流程指引;成功开展“喉肉瘤新辅助放疗+手术治疗”治疗模式,该模式在国际少见此类报道。3)成为深圳首家获得甲类放疗设备(TOMO)配置许可证单位;第二台直线加速器(全球最新款)于2021年3月投入服务。4)牵头成立“大湾区鼻咽癌防治与康复联盟”,建立推广鼻咽癌“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全程康复”的全周期、全方位诊治平台与网络。5)成为深圳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借鉴国际和香港舒缓治疗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舒缓医疗服务模式。6)2020年6月,肿瘤科获评深圳市临床重点专科。
➤ 心血管医学中心
引进“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皇家布朗普顿医院Dudley Pennell院士心血管影像精准医学团队”。已通过中国心衰中心、协会康复中心认证,以及广东省胸痛中心和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启动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评审工作。引进我国心外科领军人物之一魏民新教授团队,魏教授在成人心脏外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瓣膜外科、大血管疾病外科和介入治疗。2021年7月引入国内知名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专家丁以群教授团队,填补了医院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方面的空白。
1)2020年7月,心脏大血管外科开科及心血管医学中心正式成立。累计开展400余例心外科手术,包括微创不停跳全动脉搭桥术(广东首例)、全动脉冠脉搭桥术60余例(广东领先)、主动脉夹层150余例,微创手术占比超过60%,患者年龄跨越8岁至94岁;独立完成14例TAVR手术,成为深圳市首家TAVR技术观摩中心。2)2021年7月,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正式开科,迄今已开展47台手术,四级手术占比高达90%,新生儿占比20%,最低体重早产儿仅1kg;并成功开展多例高难度、复杂性先心种类患者的治疗与抢救。3)心血管综合内科于2020年6月获评深圳市重点培育专科。
➤ 神经医学中心
引进香港大学潘伟生教授和北京宣武医院李勇杰教授团队,潘教授擅长对垂体肿瘤和帕金森病外科治疗,是香港神经外科第一位讲座教授。李教授是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创始人,是中国第一台“细胞刀”手术的实施者,过去20年来,他将脑深部电刺激等前沿技术引入国内,被行业内誉为中国功能神经外科的主要奠基人。
中心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神经电生理室组成,从急性到慢性、从先天到后天,满足全病种覆盖,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诊断和治疗,让患者“大病不出深圳”。中心配备精密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如视频脑电图、手术显微镜、术中O型臂、神经导航和机器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等。
➤ 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
引进“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Kristina Gemzell-Danielsson 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之一)生殖医学团队”。引进刘奎教授“卵巢发育和疾病及女性生殖健康研究团队”,已获批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计划,该团队集合世界级的卵巢研究科学家,获得政府财政资助经费3000万元。全职引进原301医院学科带头人姚元庆教授,姚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基于新一代单细胞测序技术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完成国内首例机器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手术。
1)中心接受“试管婴儿”治疗患者妊娠率与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辅助生育中心高成功率相当。2)2018年9月,通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现场评审复审;2019年1月,通过广东省产前诊断执业许可现场评审复核,为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实验室支撑;目前正在筹备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 (PGT)牌照申请工作。3)严格执行国际单胚胎移植标准,力求将多胎妊娠率控制在低位水平,多胎率持续保持在极低水平,双胎发生率在2.5%以下;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控制在0.36%以下,远低于国际报告的OHSS发生率,且经治疗后均痊愈。4)2020年6月生殖医学科获评深圳市重点培育专科。
➤ 骨科医学中心
中心已成功开展重度复杂性脊柱侧弯及脊柱畸形手术、3D打印、成骨不全骨骼矫正手术等高精尖技术。引进“香港玛丽医院张文智教授(脊柱外科全球最高学术机构—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前任主席)脊柱病变治疗团队”。2019年7月,医院联合深圳市零壹罕见骨病关爱中心启动国内首个多学科联合诊治罕见骨病的公益项目“花骨朵巡诊康复计划”,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罕见骨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免费看诊服务。2020年获批成为广东省 “骨科创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开展重度复杂性脊柱侧弯及脊柱畸形手术、大脊柱退变性手术、3D打印、成骨不全骨骼矫正手术等高精尖技术;在国内率先成立成骨不全多学科治疗中心,截至目前已接诊超过500个“瓷娃娃”家庭。2)引入香港玛丽医院国际一流的脊髓电生理医学技术,脊柱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被纳入广东省适宜技术库。3)牵头制定《规范化脊柱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专家共识》,参与制定《早发性脊侧凸循证临床诊疗指南》。4)2020年6月,骨科和小儿成骨不全分别获评深圳市重点培育专科和重点专病。
➤ 感染性疾病医学部
以接轨国际水平为目标,中心已累计成功诊治10多例罕见病例。引进“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感染性疾病团队”,打造以分子诊断测试为基础的精准诊断中心+多学科疑难病例诊疗中心。
1)截至目前,中心成功诊治16例全球或全国或全省首例罕见病例,包括“阿苯达唑治疗粪类圆线虫感染引发致命性全血细胞减少(全球首例)”、“无症状胆总囊肿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中国首例)”等。2)2020年1月,袁国勇院士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袁教授团队于1月24日在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的传播途径和存在无症状患者,该团队亦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株,并研发出疫苗种子。
➤ 肝脏移植科
已引进“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卢宠茂教授卓越肝脏移植团队”。医院成立了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成功实施器官捐献。举办了器官捐献工作坊和首届器官捐献日主题活动,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管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在我院对接上线。
1)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办公室,已成功实施7例器官捐献获取手术;2019年10月“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上线。2)选派骨干赴国内外知名移植机构培训,包括赴活体肝移植世界第一韩国峨山医院进修。3)肝胆胰外科已常规开展除肝移植以外的所有肝、胆、胰、脾手术。连续3年肝脏精准切除手术超过100例,稳居深圳前列,包括完成27例国际领先的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肝切除术连续5年保持术后30天内零死亡记录,90%手术患者无需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8%,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呼吸内科
引进“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Fan Chung教授整合性气道疾病团队”。Fan Chung教授是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实验研究医学主任。该研究所是享誉全球的最大的心肺医学研究部门之一。
➤ 新生儿科
引进“加拿大新生儿研究所(Canadian Neonatal Network)Shoo K Lee教授极高危新生儿综合诊疗尖端团队”。团队学科带头人Shoo Lee教授,现任加拿大新生儿研究所主席,曾任世界卫生组织(WHO)高级顾问,在世界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主编专著10部,获奖数十项。
➤ 胸外科
引进“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何建行教授胸部肿瘤和胸部外科团队”。团队带头人何建行教授现任职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是中央保健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创伤外科
引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团队”。团队带头人团队领军人物姜保国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并担任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国际创伤救治联盟主席、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等多个职务。姜保国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创伤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周围神经损伤和修复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同时,医院大力支持各专科建设高水平平台:1)危急重症六大中心建设: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成为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基地(CTCT)、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2021年7月,中毒救治中心牵头组建深圳市中毒救治防控联盟。2)重点支撑专科和医疗公共平台:2019年4月,病理科接受并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实验室认证。2020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获亚太感染控制协会(APSIC)“模范消毒供应中心示范基地”称号。3)全科医学发展:2019年12月成为深圳市卫健委“医防融合”国际全科医学项目组牵头单位,获政府资助280万,助力推动基层医疗诊疗规范、业务能力、人才培养等;2020年6月获评深圳市重点培育专科。

教研平台
➤ 科研发展
医院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项目每年皆有新突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香港大学在深圳的研究基地之一,可共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科研设施。医院注重青年医生科研能力培养,定期邀请香港大学教授开展科研培训课程,鼓励住培医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开展科研工作。
医院临床-转化-基础-科研实验室公共科研平台于2021年4投入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细胞培养室、影像实验室、病理及组织学实验室、流式细胞室、生物样本库、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实验室等。
配备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工作站、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大型先进的科研仪器,总值超过2300万人民币。平台有专职科研老师负责实验指导,可支持所有科室开展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等高起点的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
➤ 临床试验
医院拥有两个国家级临床试验科研平台,由临床试验中心( Clinical Trials Center,CTC)为医院I-IV期药物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提供专门管理和服务。
●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医院先后于2017年5月及2019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资格认定及新增专业检查,并于2021年完成新增GCP专业备案及检查,目前已备案20个药物GCP专业,是全深圳市第一家、全国第十五家完成国家GCP备案的医疗机构。
全面覆盖香港大学优势学科和重点用药专业。包含:肿瘤专业、皮肤病专业、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血液内科专业、肾病学专业、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普通外科专业、骨科专业、妇科专业、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新生儿专业、小儿血液病专业、妇科专业、眼科专业、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I期药物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生物等效性试验、小儿骨科专业。
● 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医院于2019年完成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截止2021年12月,共34个专业获得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开展资格。
2018年6月,获批深圳市发改委-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项目资金1300万,政府资助500万;另已获批立项“深港合作创新区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项目”,由CTC承担临床试验平台的工作。
承担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任务,建设1500平方米1期临床试验中心,涵盖27张床位的研究型病房,包含筛选区、试验区、受试者活动室、病房区、采血区、样本区、试验药房等,可一站式开展I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于2021年8月一次性顺利完成国家GCP新专业备案和广东省药监局监督检查。
截止2021年12月,接受各类新药、器械临床试验合作邀请323项,已立项临床试验共78项,合同金额突破2000万。其中新药试验项目中国际多中心项目占比52%,创新药临床试验占比58%。
➤ 博士后基地
医院2019年成为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积极开展博士后的招收与培养工作。截至2021年在站博士后21人,其中深圳市海外高层次C类人才4人,深圳市后备级人才2人。
✪ 学习交流
➤ 作为香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自2015年起接收香港大学医学、护理、药学、中医药专业学生来院学习,总人数超过3900人次。
➤ 医院2017年获批为广东省教学医院,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等建立教学培训合作,接收临床医学、护理、康复、药学实习生超过550人次。
医院还接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诺丁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医学生来院学习交流。

➤ 2019年起,医院陆续与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有89名员工获聘为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超过200名员工(含住院医师)参加暨南大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在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医院与暨南大学的合作获批为“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 医院重视住院医师的学习交流,近三年选派住院医师外出学习超过100人次。
03
我们的成绩
✪ 住培高峰论坛
2019年8月,医院承办住培高峰论坛工作坊——日常考核与反馈,在逾6000人的国内住培最高盛会上分享教培经验。

✪ 粤港澳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
2018年-2021年已承办三届“粤港澳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内地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为参会者带来精彩分享,吸引超过1620名全国和港澳骨干师资参加,共同探讨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共享领先的医学教育理念,受到参会者一致好评。

✪ 省级师资培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基地
2019年5月,全科获省卫生健康委批复成为“广东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中心”,每年举行全省骨干师资培训。全科专业基地,2020年获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基地”。
✪ 省级名师带教工作站
2019年,孔凤鸣教授放射肿瘤学名师工作站获批成立,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推广国际化师资培训经验。
✪ 住培成效(执业考试/全国业务水平测试/结业考核/结业留院)
➤ 执医考试:2019年国家执业医师首考通过率全省第一。
➤ 业务水平:2020年全国业务水平测试成绩综合排名全国第一,8个专业进入全国前十;2021年全国业务水平测试,8个专业排名进入全省前十。
➤ 结业考核:2018年-2021年住培结业首次考核通过率均为100%;2020年结业考核理论通过率全省第一(100%)。
➤ 结业留院:每年20%-30%的优秀住院医师结业留院率。
✪ 住培风采:
➤ 优秀代表:2020年内科专业基地白明珠教授荣获国家优秀专业基地主任称号,内科李艳梅医生荣获2020年广东省优秀住培医师称号。
➤ 深圳市竞赛:2019年参加深圳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和教学查房竞赛,三支队伍分别获得辅助判读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位参赛住培医师获个人优秀奖;外科组获教学查房竞赛一等奖,内科组、妇产科组、儿科组获二等奖。2021年参加深圳市第四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能力竞赛,获得团队二等奖,内科、外科、神经内科获得个人单项奖。

➤ 广东省竞赛:2019年放射科住培医师获得广东省首届星辰杯放射科住培医师临床技能大赛决赛第一名。
04
加入我们!

招生对象及条件
● 符合《深圳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工作方案》中有关招生对象基本条件的要求;
● 学历要求必须为全日制,通过英语四级或具备境外同等英语水平;
● 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通用标准》,自愿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服从医院工作安排;
● 港澳台考生报考需具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招生待遇
● 基本补助
培训期间,深圳市住培医师(社会人身份)的生活补助按照符合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本科毕业6000元/月、硕士毕业7000/月、博士毕业8500元/月标准执行。
培训期间签署住培暨劳动合同,并根据具体情况由培训基地代办养老、医疗(含生育保险)、失业、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含个税)由住培医师本人承担。单位人身份的住培医师,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由原单位负责。
● 岗位津贴(1000元/人/月)
由医院根据住培医师出勤情况、工作表现、培训强度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后发放。
● 绩效
参照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根据基本补助标准、实际培训天数、专业基地对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和工作表现评级情况、医院对所属专业基地评级情况等进行核算,按学年每半年发放一次(平均约2.5-3.5万元/年)。
● 值夜班津贴
获准许独立值班的住院医师按310元/次,跟值住院医师按155元/次每月计发(夜班:指跨夜间12点、连续值班8小时及以上)。
● 紧缺补贴
紧缺专业(全科/麻醉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可获得额外500元/人/月的紧缺专业补助。
● 餐补及其他福利
○ 参照员工标准发放餐补(500元/月)、节假日福利等;
○ 参照员工享有院内翠华餐厅、全家商店、星巴克、花店、水果店等商店的折扣优惠,图书、电子资源库免费使用等。
○ 提供在培期间三年免费院内住宿,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
● 外出培训机会
优秀住院医师有机会到院外或境外学习。
备注:上述待遇已包含国家、省市各级财政补助。如因个人原因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有关规定3年内不能再次报考国家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归还已发放的财政补助。

招生专业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专业
(最终以市卫健委公布的招生简章和名额为准)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

备注:蓝色字体*的专业基地另设对医学博士学位考生的“自主招收”,如本科为临床医学专业且博士方向与报考专业方向一致的,考生可直接将个人简历发至招生邮箱,并扫码登记个人信息,我们会再联系您关于后续的招录流程。

培训年限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招生条件及招录程序根据深圳市的公告执行。住培年限为3年,如符合以下条件可提出减免申请,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须参加专业基地组织的临床能力测试,测试通过者可获得相应年限的减免:
● 全日制专业型/七年制硕士、专业型/八年制博士:申请需提供学历学位证明及在读期间的临床轮转培训证明、导师及联系方式【此类最多可予减免1年,但测试不通过者不获减免】。
● 已有临床培训/工作经验: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后曾在同类三甲综合医院从事相同专业的临床工作满1年及以上,申请需提供该医院出具的盖有公章的相关临床培训证明或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证明(需提供证明人及联系方式)【此类最多可予减免1年,但测试不通过者不获减免】。
● 大学本科、学术型硕士/博士、全科专业方向不予减免,学术型硕士/博士就读期间的培养经历不作为培训时间减免依据。
● 硕博阶段就读专业与本人所报考培训专业不一致者不予减免。
● 符合多项申请条件者不可叠加减免的时间,以最大减免年限结果为准。
备注:报考人员如存在虚报、伪造资料等情况,一经查实将取消报名及培训资格,并由本人承担一切后果。

联系我们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海园一路1号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科教管理楼1720,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
邮 编:518053
联系人:罗老师、熊老师、孙老师
邮 箱:zpzs@hku-szh.org(住培招生咨询与通知)
联系方式:0755-86913333转分机号8182/8253
招生咨询QQ群:279316257

扫码加入群聊吧~
还在等什么?
快来加入我们!
欢迎成为港大深圳医院的优秀一份子~

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最新防疫要求
为节省您的时间
您可在就诊当日提前扫码【粤健通】小程序
并完成健康申报卡信息录入方可入院就诊
申报卡24小时内有效
如隔天复诊需重新扫码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