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诊断治疗
今年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于5月21-24日召开,全球消化病学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病例报道。
北京时间2022年5月22日凌晨,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在DDW会议中进行了全体会议之内镜医师的更新,Vani J.A.Konda教授在本次DDW专题讲座中分享了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临床经验。“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沈梦益医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会议报道。
1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诊断要点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是一种以食管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炎症期为该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烧心或反流样症状;当进展为纤维化时,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嵌顿。
组织学诊断标准为嗜酸性粒细胞≥15/HPF,除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其他病理特征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微脓肿、海绵样水肿、基底细胞增生、细胞间隙增宽、固有层纤维化等。

EoE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食管内分布不均匀,因此,对于疑似EoE的患者,行消化内镜组织取样时应当注意:1.至少取6块组织样本;2.食管远端和近端部位的样本均需采集。
EoE内镜参考评分(EREFS)可对EoE的五个内镜下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水肿、环状、纵行沟、渗出和狭窄)和分级。进行评分时应注意:1.每次内镜均要进行评分;2.评分依据的是整段食管评分中最高的区域。

诊断时还应注意:1.切勿忽视胃和十二指肠:若有胃肠道症状或在内镜下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表现,应同时取胃和十二指肠的活检组织;2.若食物嵌顿是首发症状,应该从远离嵌顿处的食管近端和远端取活检组织
2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
Vani J.A.Konda教授重点介绍了EoE的治疗手段。EoE“3D”治疗方案,即药物治疗(Drugs)、饮食治疗(Diet)、食管扩张术(Dilation)。
治疗前后需要对包括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学方面进行监测。Vani J.A.Konda教授强调除了对症状评估外,还需要进行内镜检查和活检,以评估饮食剔除疗法或药物治疗前后的炎症活动度。EoE内镜下的特征可指导治疗,药物或饮食治疗的终点是内镜下炎症特征(水肿、纵行沟、渗出)的改善,对于EoE伴狭窄致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考虑行食管扩张术。根据狭窄特征和内镜医生的偏好可选择不同的扩张术进行扩张治疗,如球囊扩张术、探条扩张术等。

内镜下扩张的治疗终点为黏膜破坏或达到目标直径。总体来说,目标直径下应缓解吞咽困难和食物嵌顿(至少16 mm)。此外,根据初始管径和扩张效果,可能需要1次或更多次治疗。针对食管扩张术的安全性,Vani J.A.Konda教授也做出了评价。
总体来说,食管扩张术能安全地进行,穿孔率低,不同研究发现EoE患者行扩张术的穿孔率为0.033%,0.38%或0.81%。然而,扩张术后约3/4的患者会出现胸痛或胸部不适,因此,患者在扩张术前,应充分了解扩张治疗的目的是造成黏膜局部撕裂,术后可能会出现胸痛或胸部不适。术后应密切监测症状的进展,但出现胸痛恶化,呼吸急促,发烧或寒战等提示穿孔可能的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另外,Vani J.A.Konda教授也介绍了EoE患者炎症与纤维化同时出现时的处理方案。尽管给予药物或饮食治疗,但吞咽困难持续存在时,可通过食管扩张术治疗。即使在食管壁同时存在纤维化和活跃炎症的患者中,扩张治疗仍然可以安全地进行。针对合并吞咽困难EoE患者,有效的炎症缓解可降低未来内镜下扩张的需求。对于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在随访时应围绕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组织学特征等三方面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EoE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需考虑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组织学等特征,确诊仍存在一定难度;治疗策略遵循“3D”模式,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Moawad FJ,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7
[2]Dougherty M,et al.Gastrointest Endosc.2017
[3]Moole H,et al Medicine(Baltimore).2017
[4]Dellon ES,Hirano I.Gastroenterology.2018;154(2):319-332.e3.
[5]Madanick RD,et al.Gastrointest Endosc.2011Jm:73(1)138-42.
[6]Zimer V.Gastrolntest Endosc.2018Se88(3)568-569.Video courtesy of V.Ziner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沈梦益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