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文献分享:可能提示半规管裂的指标:高频率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发布于 2022-05-29 · 浏览 4231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4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今天分享一篇2013年发表于《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Surgery》的文章,题目为《An Indicator of Probable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to High Frequencies》。


对于上半规管裂的病人,其VEMP特征性的指标为振幅的增强和阈值的降低,但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复刺激,容易引起患者的疲劳,且需要很长的检查时间,因此希望找到一个能够进行快速筛查并减轻患者疲劳的VEMP检查方式。作者应用4KHz的气导和骨导进行oVEMP刺激,在22位正常人中均未记录到波形的分化,但在22位经CT证实存在上半规管裂(其中4例为双侧上半规管裂)的病人中,均记录到了明显的反应。


作者采用125、250、500、75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 和 8000 Hz的气导和骨导刺激;体位选择仰卧在床上,头部支撑在枕头上,头部保持水平或略微俯仰鼻子。在每次测试中患者都需要向正前方约25°处仰视(朝向头顶),并在刺激过程中将目光保持在距离眼睛约60至70cm的固定点上。


图1:上半规管裂患者各频率气、骨导oVEMP波形分化情况

上半规管裂患者在气、骨导125~6KHz均能诱发出明显的oVEMP波形分化,且左、右眼n波潜伏期一致性好、波形重复性好,证明足够稳定。

4KHz 骨导平均振幅4.93 uV±1.30 SD (n = 22)

4KHz 气导平均振幅6.06 uV±1.44 SD (n = 22)

img

图2:正常人各频率气、骨导oVEMP波形分化情况

正常人中骨导1KHz以上就不能引出明显的oVEMP波形分化,且气导的125、250Hz及3KHz以上也未引出明显波形

img

对比两组,在4KHz下显示半规管裂的灵敏度是1,特异性是1,诊断准确性是100%


结论:oVEMP振幅明显增加是区别上半规管裂患者和正常人的快速、简单、客观的指标。4KHz气、骨导oVEMP可以非常简单、快速的识别可能存在的半规管裂。如果对此类病人只能进行1项检查,则应选择4KHz的oVEMP检查。


在2022年发布的《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中提到了在正常人群中往往无法记录到4KHz气导或骨导oVEMP,但在上半规管裂的评估中却非常有效;之前主任在大交班时也提出过这个问题,说有文章提到4KHz的刺激频率对上半规管裂的检查有特殊意义。但是实际对几位患者进行4KHz的气导VEMP(c和o均进行)并未见到明显的波形分化,分化最好的刺激频率还是出现在500Hz和1KHz,这和以往的经验是相符的。而且文中22位怀疑上半规管裂的患者均能诱发出明显的波形分化,这样高的引出率是真实存在的吗???(咳咳咳,说正经的,欢迎站友们讨论~)

An Indicator of Probable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pdf (1.23 MB)

最后编辑于 2022-06-05 · 浏览 4231

1 6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