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交内科科博拟录取(附协北复交考博伪经验



四年前的五月,来园子里分享了保研伪经验;四年后的今天,收到上交拟录取,即将开启求学的下一段旅程。疫情之下,时间似乎快了许多,我在遥远的老家,祈祷上海疫情早日结束,顺便分享我坎坷的考博经历/验(大神太多,仅供参考)。
本人概况:211本,保研,复旦硕,四级590,六级540,SCI一作4篇,单篇最高IF>8,3本SCI杂志审稿人,国际大会oral+poster经历各一次,参与国自然、上海市重点课题若干,复旦学生荣誉若干。申请四所院校均为科博。
本人劣势:非应届(21年6月毕业,gap党),六级不高(<600分,16年考的,快过期),又穷又懒(读研没刷六级,也没考雅思托福),又菜又有野心(博士学校要≥复旦+博士想师从大牛,想找一个懂科研的临床医生),心气高太飘了(后面会说)。因本人执念较深,目标院校和符合诉求的导师较少,故整体非海王式申请,本着“能留上海坚决不去外地,能申请考核坚决不参加统考,考不上直接gap坚决不规培/调剂”三大原则,开始漫漫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の自杀式考博之路。
21年报考:北医、复旦、上交
22年报考:协和、复旦、上交
拟录取:上交rjyy内科学(科博)
ps:标题里的协北复交是我两次考博的学校合集,21年没报协和是因为我所在专业没有感兴趣的大牛,22年没报北医是因为六级过期了又懒得刷分(对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理由)。大原则里写的“能留上海就不去外地”却又报了协北的原因是,想借一笔报名费,麻烦协北的老师们帮我材料打个分,看看自己的水平在协北和全国同学放一起能排什么位置,想知道硕士3年后的我和当时去协北的同学差距有多少?因未来打算在上海发展,所以协北拟录取也会主动放弃。也因为这个想法一直在我脑海里,所以导致后面的协北复试有些敷衍。
报考及初审概况:21年北医跨二级学科,复旦跨三级学科,上交未跨,3所学校初审均为小组第一;22年协和跨二级学科,复交未跨(学乖了)。初审协和进复试,上交初审小组第一,复旦未进复试。由于gap year零增产,所以两次考博上传的材料几乎一模一样,导师推荐信是现填的,二战的好处大概就是这般轻车熟路。
两年报考导师均为上至院士,主委,下至科主任,硕士的遗憾终归化为博士的执念,我可太想当大牛的学生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盲目自信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21年北医线上,复交线下复试。22年所有学校均为线上复试。
接下来凭我仅存的记忆按时间顺序分开写写:
21年北医
注意北医材料审核有四六级时间限制,其他就照要求准备好了。我报考北大肿瘤,1:3进复试,复试前微信拉群。腾讯会议、双机位远程复试,随机数法决定面试顺序,复试要做一个8min左右的pre,内容包括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研究⼯作设想、计划等。我做了全英pre,结束被全英提问,不得不说北医大佬虽然一把年纪了,口语是真的不错,这把体验满分。还有专业简答题问答,可以参考北肿转博校内资料(同学给的)。考的比较细,这部分准备不充分,我又跨专业,被明显卡住,老师估计也看出我求学欲低,遂到点就结束。一个小tip:面试时如果和导师双方一直进行比较密集的交流是好事,老师对你越感兴趣会问得越多,反之,复试的20-30min都算太长,老师也想赶紧凑满时间赶紧结束。北医试水结束,虽未录取,但我报北医的目的都达到了,成果得到了肯定,见识了大佬风采,也攒到了复试的首次经验。
21年上交
去年因毕业前时间都挤去复习复旦英语,没空复习交大(众所周知复旦考博英语难度>>上交,按复旦难度复习完全OK),后面drama式得知复旦因疫情取消初试,而上交头铁如期考英语,所以我只好硬着头皮半裸考。没想到运气好过线了,初审综合分小组第一。复试比1:3,和我同组的是2个本院交硕,不得不说旦考交真是地狱难度,越是大佬越难的那种(据我所知每年交考上旦的同学都不少),而我旦去年进交复试的小10来人几乎全军覆没,和同学抱头痛哭都怀疑我们是被诅咒的一届,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复交相爱相杀?交大线下复试前有一场1.5h专业笔试,考专业课(三级学科),内容不只是报考导师研究方向,几乎三级学科全覆盖,说是导师亲自出的题。上午笔试,中午面试,时间安排非常紧凑。面试时先给一张A4文献,现场朗读并翻译,无自我介绍无ppt pre,然后开始疯狂问我临床问题,科硕期间没上过临床,说实话是被问住了,以为自己科研履历出彩应该会更受关注,不曾想被临床降维打击,整个面试过程压迫感略强。结束面试通知未录取,收了第二的交硕,说不委屈是假的。当然临床内容没复习到位,也是我学艺不精。后面通知院间调剂,我也直接放弃了,因为执念太深,心有不甘。
21年复旦
21年可以说是对本校寄予厚望,是非常崇拜的大牛,让我做出在本校跨院跨专业报考的壮举,没找规培没给自己任何求稳的后路。复旦联系导师非常重要,dddd。复试比是按面试组整体定的,所以可能出现有的老师1:1,有的1:2,有的1:3,但进同一面试组是1:1.5,最高不超过1:2。复试前有1h专业笔试,包括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午笔试下午面试,和转博生一起,对你感兴趣的老师明显话多,会唠家常,没什么压迫感,老师最后问我有无出国/规培/调剂打算,问出这个问题我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因为事先知道小组第二是他们本院学生,即便她没有一作。复试结束接到教秘电话,报考导师选了小组第二,问是否愿意组内调剂,我的犹豫变成了婉拒,不愿调剂,心里还留有一丝不现实的奢望,天真地以为白月光老师会为我申请扩招,可惜最后无果,错过了调剂也没等来扩招,本校告败,一度抑郁。完美诠释了人若有执念,会万劫不复。
一战失败后陷入了很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和对人际信任的思考,度过了学生思维的高强度洗脑阵痛期。可能是因为一直非常幸运,求学路比较顺畅,硕导人也很好,组里师兄师姐对我也很好,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以至于后来硕导安慰我时问我人生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处理的?我说考博失败就是我目前人生遇到最大的困难,所以我也在学习怎么熬过去。可以接受自己技不如人被pk掉,那样起码我还能主观努力去改变些什么,但面对一些主观或客观的不可抗因素,那种无力感会把人击穿,像这次上海疫情一样,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接受结果变坏的感觉,真差啊。
心情沮丧,7月就和好友去毕业旅行,再后来无心找工作就直接gap了。
22年协和
协和能进复试我蛮惊讶的,因为非应届又跨二级学科,协和学博名额真的好少,这一点也坚定了我在上海继续求学和发展的决心,北方对科研型确实不友好,不论是考博还是找工作。复试比1:2,只招3个,我报了主委大佬,排名5/6,听师姐说协和逆袭的不多,尤其我还非大佬不读,就更难了,明知道没戏还是参加了,理由和去年报北医一样,想见识一下大佬风采,结果不重要。报协和的好处是进不进复试报考系统都会显示材料分和小组排名,si也让si个明白,200块报名费起码能见到骨灰。复试前微信拉群,学术型双机位远程考试,自备A4纸,笔试30min,一道大的论述题,写完立刻拍照上传给教秘。笔试结束后立刻开始面试,面试包括个人陈述 5min(包括:①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英语表述);②科研或临床实践心得;③报考专业研究领域综述;④自我评价:性格倾向、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特长等)、专家提问、英语听说能力测试等。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是简答题3选2,这部分可以参考雅思口语part 1-3,偏生活类。初审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50%,最后教秘统分现场告知各自分数,按排名取前三。协和蛮有意思的是,学生定导师是按总分排名,排名靠前的学生优先选导师,而导师想不想选这个学生似乎不重要?跟北复交的导师挑学生(有一票否决权)形成鲜明反差,真是把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哈哈哈
22年复旦
复旦今年无意向大佬,故心态佛系。报考某pi考前被告知和本院医生撞车,导师说我运气太差,有些无奈,一声叹息,所以复旦没出复试名单我已弃疗。今年心态已经逐渐调整过来了,考前已签约上海市区某三甲内科规培基地,上海疫情期间gap在家复习雅思,有出国打算,面试了欧洲几个学校的大佬,发了口头offer。所以不再执念,母校拜拜。
22年上交
上交英语改革的新题型可以说是精简版雅思考题了,可惜今年却破天荒取消英语初试,又不给我发挥的机会。得知复旦没进复试的时候其实对上交多少还是有点慌的,如果上交也没进,今年二战也直接宣告over。在家一是复习雅思,二是复习专业课,从哪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不想重蹈覆辙,在焦灼中等来了上交的复试名单,小组第一。线上双机位复试,自备A4纸,考试形式和协和类似,所以也算有经验了。笔试1h英译汉加汉译英,题量巨大,要写很快;1.5h专业课考试,全部简答题,重点考核报考导师方向,时间倒是有多余。笔试后立刻拍照上传教秘,开始面试考核。面试先做自我介绍及科研计划汇报(自我介绍约3分钟、科研计划5-8分钟),再接着是A、B卷抽题作答,5道问答题,期间穿插导师提问,举一反三式作答,不得不说,上交对临床知识的掌握要求真的很严格。报考导师大概对我感兴趣,因为30min的复试我一个人面了1h,中间基本没有margin time,甚至意犹未尽被教秘提醒了时间才结束,感觉不是参加了一场面试,而是开了场大型线上组会。上午笔试+面试,下午收到教秘电话,通知我拟录取。二战圆满落幕,这个offer满足我一战时的所有诉求,我没有遗憾了,上海,我们9月再见;上交,曾经的友校,未来的校友,我来了!
从考博中学到的:
1、考博是一场持久战,保持危机感,没有稳赢的战,偶尔的第一可以庆祝,但那只是入场券,不要沾沾自喜,常胜将军也会滑铁卢。坚持才能迎来胜利!
2、面试切记“谦虚而自信”,切忌心气高人太飘,会发几篇文章不代表什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都不过是普罗大众中非常平庸的一份子。
3、摈弃不必要的执念,及时止损。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乐观。人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要学会接受这个事实,并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这一切。
Life is about 10% what happens to you, and 90% how you react to it. 人生不怕跌倒,重新站起来就好了。祝看到这里的朋友都能得偿所愿,早日上岸!
最后编辑于 2022-06-30 · 浏览 2.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