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微粒的危害
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是指药品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经由各种途径产生或混入的微粒性杂质,粒径在1~50um,肉眼不可见,但因其可随血液流动却不能被代谢而可能对人体造成难以发现和潜在的严重危害。不溶性微粒不仅影响输液治疗的正常进行,而且长期叠加的微粒可导致许多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引起新的疾患,甚至死亡。含大量不溶性微粒的输液进入人体可直接造成热源质样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不溶性微粒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微粒在某部位的叠加堆积,引起组织损伤,器官病理改变甚至死亡。微粒进入微细管直接造成阻塞,人体毛细血管的管径只有7~12um,因此即使检验符合注射剂中的异物,一旦进入这种极细的血管中可立即引起阻塞,造成损伤或坏死。如果发生在眼部和肺部可造成眼中央视网膜动脉和肺部动脉闭锁不全等疾病。微粒刺激发炎,形成肉芽肿。不溶性微粒包括纤维,玻璃屑,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结晶体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物质。患者长期反复输液由于微粒在局部组织大量堆积,反复刺激可引起炎症形成肉芽肿。微粒作用于红血球导致血液凝结。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血球可黏附于微粒四周形成血凝甚至结块。造成血液流速下降,影响氧合作用和新城代谢的正常进行。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血液粘稠度较高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更容易造成严重危害。
今天梓梦科技小编对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做了下简单的介绍,希望以后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有关于不溶性微粒危害的文章。文中有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