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研究
三叉神经痛( TN) 是一种常见的头面部慢性疼痛疾病。国际疼痛协会将三叉神经痛 (8B82.0)定义为:是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多个分支区域的颌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反复发作、突发突止,可由无害刺激触发,常类似于电击样或被描述为射击样或刀割样。一些病人在发作间期仍然有持续性疼痛。年发病率文献报道为每 10 万人 4至 13 例,50 岁以上的人多发,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男女患病率通常为1:1.5至 1:1.7。三叉神经痛确切机制不明,可能的假说包括:血管压迫学说、三叉神经骨性压迫学说、三叉神经节点燃效应学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学说、免疫学说、神经肽学说、离子通道学说等。
三叉神经痛分类
目前关于三叉神经痛分类并无统一标准。
ICD-11将三叉神经痛分为经典性 TN、继发性 TN 和特发性 TN。
经典性TN 是指除神经血管压迫外,无明显其他因素影响下出现的 TN;
继发性TN 是指继发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而产生,如肿瘤压迫或多发性硬化( MS) 等;
特发性 TN 是指无明显诱因引起的 TN。

2015 年 9 月,我国制定的《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上找不到确切病因,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以下患者。
血管压迫学说
Dandy 是最早提出血管压迫学说的学者。
1934 年,WalterDandy在开颅手术中发现,TN 的患者三叉神经存在血管压迫,他认为血管压迫可能是导致 TN 的原因。

在标本中发现,三叉神经感觉根在入脑桥区受到血管的压迫,进而导致脱髓鞘的发生。
三叉神经感觉根的中枢部分与周围部分髓鞘过渡区域(TZ)长约为 4 mm,常被认为是三叉神经最易受压迫而导致疼痛的部位。

血管压迫学说是目前 TN 发病机制中最为流行的学说。

Sindou结合影像学和解剖结构特点,按照血管与神经的相对位置将压迫类型分为0-3 级:
血管与神经无接触 ( 0 级) ;
仅 有 接 触( 1 级) ;
接触并导致神经移位( 2 级) ;
神经根上出现明显的凹痕( 3 级)

三叉神经骨性压迫学说
Zhu等认为,TN 是由于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别穿过圆孔和卵圆孔时受狭窄的通道卡压所致。


不过目前对于TN患者和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骨性解剖并不存在差异。
三叉神经节点燃效应学说

Devor 等人首次提出点燃效应学说,该学说
基于对受损感觉神经元中异常电行为。

三叉神经传入神经可以自发或激发的放电行为,导致外周传入神经及邻近的一些神经纤维都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使神经纤维的自发持续放电超过病灶纤维的放电,导致三叉神经的阵发性疼痛。
中枢性假说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源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病变、脑干或大脑皮质的受伤。

1853 年法国神经病学家 Troussea提出 TN 为癫痫样神经痛的观点,虽然 TN 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癫痫,但它具有类似癫痫的阵发性神经放电的特征。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也支持该观点。

该假说一度受到热捧,成为迄今为止中枢性假说的主要内容。
生物共振假说
该假说认为人体各器官可以发出一个相对固定的频率,如果人体器官的自激频率接近或与外界振动频率一致,会发生生物共振,进而转化为热能、生化能或生物能,直接影响各种组织和细胞的质膜和线粒体膜,导致膜通透性的改变以及影响酶活性,对相应的器官造成损害。

目前关于三叉神经痛的生物共振假说研究甚少,存在争议。
炎症反应学说
炎症因子和神经病变与慢性疼痛的发病密切相关。多种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CX3CL1/CCL2/CXCL13/CXCL10/CXCL12)等参与慢性疼痛。

CXCL10在三叉神经节作用于CXCR3,诱导三叉神经节ERK和AKT活化,从而产生三叉神经痛。


离子通道学说
正常的细胞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是维持生命过程的基础,一旦发生异常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与三叉神经痛有关的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有钾、钠、钙、氯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钠离子通道:钠离 子 通 道 可 分 为 10 种 亚 型,从 Nav1. 1 到Nav1. 9,以及 NavX。
Nav1. 3、Nav1. 7、Nav1. 8 和Nav1. 9主要参与疼痛调节。
Nav 1.7 突变与阵发性疼痛疾病密切相关。

钾离子通道:在各类电压门控 K+通道中,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有关的是 Kv1、Kv3、Kv4和 Kv7
钙离子通道:Ca2+通道在痛觉产生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受损细胞的神经元膜中,电压依赖性 Ca2+通道辅助亚基 表 达 增 加,导致细胞膜去极化,随 之 产 生Ca2+流入和动作电位产生。
参考文献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