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引用:王东利, 艾艳珂, 袁君, 马秀霞, 郭会军, 许前磊, 金艳涛. 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4.
WANG Dongli, AI Yanke, YUAN Jun, MA Xiuxia, XU Qianlei, GUO Huiun, JIN Yantao.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mmunological non-response in HIV/AIDS patients with second-line antiretioviral therapy[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2.0294.
摘要: 背景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抗病毒治疗在我国已实施10年以上,但有关HIV/AIDS患者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服用二线抗病毒治疗后,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以 “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 和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且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HIV/AIDS患者的相关信息。分别计算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1年、2年、3年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016例HIV/AIDS患者。转服二线抗病毒治疗1年、2年、3年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2.3%、32.3%和24.1%。女性在3年的时间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风险均低于男性(P<0.05);第2年、第3年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风险高于小于40岁患者(P<0.05);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降低,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风险增高(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在接受二线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良的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有影响。
关键词: 艾滋病, 二线抗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