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关于兔脑微血管原代细胞培养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江苏江苏
938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7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实验方法:

1. 通过颈动脉放血将兔处死,去头皮。将头颅取出并浸入 75%的乙醇中,消毒约 1min。在

无菌状态下迅速取出兔大脑皮质。需小心剔除大血管和软脑膜;

2. 将脑皮质放入 D-Hanks 液中,漂洗数次后,将其剪碎。置于玻璃研磨器内研磨,制成粗

悬液;

3.经孔径为 110μm 尼龙筛网过滤,将滤液以 4000r/min 离心 10min;

4. 弃离心后的上清液。给沉淀加入 15%右旋糖苷溶液,重新悬浮沉淀。然后,再以 4000r/min

离心 20min。收集微血管片段;

5. 用 0.05%胶原酶溶液消化 1h。用 Hanks 液洗涤并离心,给微血管片段加入含双抗的完全

培养基;

6. 接种到培养瓶中,置 37℃、5%CO2 的培养箱中(湿度 100%)培养

7. 24h 后换液,并观察细胞状态。


疑惑:已经按照步骤做了两次,但结果都与所看的文章不太符合,在纯化后没有获得呈

长短不一的“短棍状”和“串珠样”血管段,都是一些类似于组织碎片状的不透光小团块。

我反思了一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本身存在一些难点:

1、BMEC 难以存活、髓鞘脂质较难去除,血管段易崩解,细胞易解离,以及操作易污染,

并且试验所用的是成年白兔,其大脑发育已成熟,BMEC 的体外培养增殖活力相对下降,

不易达到汇合状态;

3、在观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提取的视频时,观察到在灭菌的滤纸上去除脑干、小脑及

皮质表面的软脑膜、大血管等,分离出大脑皮质。在对兔的大脑组织进行软脑膜、大血管的 分离时,发现在未配备体视镜的情况下仍较易剥离(在含有双抗 PBS 的培养皿中操作),但 髓质与皮质较为黏连,不宜分离,这里我选择用镊子挑取大脑皮质,这样就会导致取的都是 组织碎块,会让血管短断裂开,这里我也一时没想到其他的办法。并且,在去除间脑之后还 是会有髓质与皮质相连的部分(这里我在想是否不用把髓质去的太干净,在之后的密度梯度 离心会去除掉?);

4、使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时,时间未确定好,这里选用的 0.2%Ⅱ型胶原酶(用基培进行溶解) 消化 1h,时间有待优化;

5、我是按照文献 24h 进行换液,换液之前液体明显有许多杂质及细胞碎片,在换液后镜下

观察发现液体内细胞类型物质特别少,是因为太早换液以至于细胞还未贴壁就被换掉了? 

实验室未进行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在此详述了实验步骤和思考的问题,希望与

大家交流解惑!

最后长出如下细胞:

img
7 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