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治验方

面部黄褐斑是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可发生的一种常见多发症状。由于有碍观瞻,个别女性很是忧虑,大多以化妆品覆盖。为解决这一难题,高老曾试求多种方药治疗,最后选定化瘀消斑汤进行治疗,较有收获,现体会如下。
黄褐斑,中医又称“肝斑”、“黧黑斑”,是一种后天色素沉着过渡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黑褐色斑片,其边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面部,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常于日晒后加重。
中青年女性发病几率较高,亦有孕妇发病,称妊娠性黄褐斑,于分娩后逐渐消失,无需治疗。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本病病机较为复杂,中医学认为,多因其忧思过度或抑郁不遂,影响情志,为时日久,渐伤肝脾,气耗血虚,继则化火,血弱不华,终至火燥郁滞而成本病。
亦有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胞宫失常及冲任损伤,导致气血不调,经血不能上荣于面(虚证),或痰浊瘀滞聚于面而发病(实证)。
也有人认为是风邪伤于营卫所致。
综上所述,凡面部色素沉积,高老从中医辨证出发,认为黄褐斑是表现,血瘀是本质,形态是风郁(风善行数变),病位在肝、脾、肾,亦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本病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证、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多选用化瘀消斑汤治疗,脾虚肝郁证多选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肝肾阴虚证多选用杞菊地黄丸治疗。
目前亦有用中药面膜治疗者,多选用一些白色的中草药,如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鲜皮、白僵蚕、白珍珠、白醋等,或加入丹参、牡丹皮等活血化瘀药,以达到“以白养白”的效果。
高老在临床上根据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症状、病位,经过反复临证比较,首选化瘀消斑汤治疗。
方药组成:当归10g、益母草10g、红花6g、川芎3g 荆芥穗10g、川牛膝10g、藁本10g、白芷6g 香附10g、柴胡5g。本方出处不详,属于验方。
方中以当归为君,养血活血,且有润肤之功;益母草为臣,助当归活血化瘀,且有祛瘀生新作用,可去旧斑生新肤;配以红花、川芎、川牛膝活血化瘀以消斑;川芎且能通达气血,辛温生散上行直达病所;川牛膝引血下行,使瘀血下行消散,瘀有去处;佐以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使气血通达;荆芥穗、藁本、白芷为其使药,祛风直达阳明面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解郁祛风消斑之功。高老用此方治疗妇女面部黄褐斑数十例均有疗效。
病案举隅
病案一
刘某,女,2011年4月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2年来面生黄褐色蝴蝶斑,日渐加重,其服药及应用各种化妆品、面膜均不理想,患者面颊及两额部位明显对称分布黄褐色斑片,形如蝴蝶,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舌暗红,少苔,脉沉细。
诊断:血瘀风郁。
处方:化瘀消斑汤。口服,日1剂。
1个月后复诊,患者面部黄褐斑明显消散,斑片内黄褐斑与肤色间见,嘱继服1个月,患者黄褐斑完全消散,甚喜,为防止复发,患者要求继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在更年期或伴有月经色暗、有块,或月经不调者,患有黄褐斑,可使用二仙汤加味。
组成:仙灵脾12g,巴戟天12g,仙茅12g,当归10g,黄柏10g,知母10g,旱莲草15g,蛇蜕10g。
二仙汤原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后载入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主治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女性病属阴阳两虚,兼有虚火上炎者。本方功在温肾补精,泻肾火,调冲任。据有关资料介绍,应用此方加味治疗妇女黄褐斑有效。
本方用二仙汤调理冲任,即调节内分泌紊乱,以充精血、降虚火,方中加入旱莲草重在滋阴凉血,蛇蜕有祛风退翳作用,取其祛风脱皮之理而消面斑。
病案二
董某,女,50岁。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面生黄褐斑3年,眼周明显,形成熊猫眼,月经已停,时潮热汗出,心烦易躁。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冲任失调,肝郁化火,面瘀沉滞。
处方:化瘀消斑汤合丹栀逍遥散。
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改用化瘀消斑汤合二仙汤加味,继续治疗1个月,患者面部黄褐斑明显消退,继服原方2个月,患者黄褐斑基本消退。
体会
一、面部黄褐斑是妇女的一种常见多发症,多与饮食、情志、日晒有关,应用化瘀消斑汤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由于是皮肤黑色素沉着,故治疗需较长一段时间,不可能数剂而愈,只有坚持治疗,才会有疗效。
二、化瘀消斑汤和二仙汤加味均能治疗黄褐斑,临床上要辨证施治,可单独使用,也可合方,效果更佳。
三、化瘀消斑汤除治疗黄褐斑外,高老还用此方治疗眼周暗、皮肤白斑,均有疗效。切记在选用加味药物时最好不加入黑色的药品,如地黄、黑芝麻、补骨脂等,这些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色素沉着的消退。
四、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日晒和紫外线照射,保持情志舒畅,大便通调。大便不通,瘀毒难散,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此理不可不明。
本文摘自《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名老中医经验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大力消斑汤(沈家骥方)
组成:金银花15克 野菊花15克 连翘15克 柴胡15克 炒厚朴30克 黄芩15克 郁金15克 茵陈10克 刺蒺藜15克 薏苡仁30克 黄芪30克 川芎15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 枸杞子30克 大枣30克 生甘草30克
功效:疏肝理气,润燥祛斑。
方解: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连翘等清解里热毒邪、疏通气血之品,尤为独特。配伍少量三棱、莪术以破瘀行血行气,消除气滞血瘀,使颜面气血调和而祛斑。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泄里热,厚朴运中焦之气而疏利气机,茵陈清利脾胃肝胆,郁金活血行气解郁,刺蒺藜疏肝解郁,薏苡仁健脾清热,黄芪补气生血,川芎活血行气,大枣补脾胃生血养血,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生甘草益气健脾,补益肺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适应证:辨证加减后用于各型黄褐斑的治疗。
2.桃红柴附四物汤(张文高方)
组成:桃仁12克 红花12克 熟地黄18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 川芎18克 柴胡12克 香附9克 益母草15克 丹参30克 玫瑰花9克。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祛斑。
方解:方中桃红四物汤为活血祛瘀之平剂,其特点在于活血祛瘀的同时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但由于行气之力偏弱且“女子以肝为先天”,故配以柴胡、香附,取柴胡疏肝散之意,旨在疏肝解郁而调经止痛。丹参功能活血化瘀,善调妇女经水,为妇科之要药,《妇人明理论》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益母草苦泄辛散,善于活血祛瘀而调经,为妇科经产之要药。玫瑰花色红,主入血分,善行血中之气,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养血调经之功。
加减:肝郁气滞较重者,可加用香橼、佛手、橘叶或合用逍遥散;肝郁脾虚者可加用白术、茯苓、山药或合用参苓白术散;肝郁肾虚者可加用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或合用六味地黄丸。
适应证:用于黄褐斑属肝郁血瘀型。
3.滋肾化斑汤(柯友辉方)
组成:熟地黄15克 枸杞子15克 菟丝子15克 女贞子15克 桑椹子15克 石斛15克 白蒺藜15克 夏枯草15克 当归10克 丝瓜络15克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杭白菊花15克 茵陈15克 珍珠母20克 六月雪15克 赤芍10克 郁金10克
功效:疏肝补肾,养血祛斑。
方解:方中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桑椹子补肾气、益精血、滋肾阴;白蒺藜既能平肝,又能补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芍味甘可以缓急,更是养血柔肝解郁之要药;石斛滋阴柔肝;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夏枯草入肝胆经,具疏肝泻火之功;丝瓜络入肝活血通络;杭白菊花、六月雪清火平肝;茵陈利湿疏肝;珍珠母滋肝阴,清肝火,安神;赤芍凉血活血。全方肾、肝、脾三经同治,“补中寓散,散中寓补”,为攻补兼施之剂,较着重滋肾养血,佐以疏肝,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疏肝理气行血之功效,使之肾气足,肝气疏畅,气血调和,肌肤得养,黑斑自去。
适应证:用于黄褐斑属于肝郁肾虚型。
4.养颜祛斑汤(张良英方)
组成:柴胡6克 当归20克 白芍15克 女贞子15克 山药12克 熟地黄12克 枣皮12克 茯苓12克 牡丹皮12克 党参15克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桃仁10克 红花6克 玉竹12克 甘草6克。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脾肾,滋肾养肝,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解:方中养颜祛斑汤以六味地黄汤及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六味地黄汤补肝肾,养肝肾之阴;桃红四物汤益气养血活血;党参、山药、茯苓健脾益气;柴胡疏肝解郁,白芷、玉竹养阴消斑,全方健脾益气、养肝肾之阴,疏肝化瘀消斑。现代药理证明,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能加强气血流通,促进皮肤营养,预防皮肤老化;当归,能改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张力和组织代谢。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合理,消斑力强,临床治疗色素斑确有奇功。
适应证:用于各型黄褐斑。
本文摘编自陈云志、刘俊主编《名医是这样治疗皮肤病的》,特表致谢!
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可因内分泌障碍,如在妊娠、月经不调期间,或患有卵巢、子宫疾病;慢性中毒,如某些消耗性疾病,包括结核、癌、恶病质及慢性酒精中毒等所致。损害为黄褐色或咖啡色的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等,边界明显,表面平滑,无鳞屑,无炎症,无自觉症状。常对称分布于面部,形成蝴蝶样。属于中医的“面尘”“黧黑斑”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热,气血失和或脾胃亏损,气血两虚,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致肌肤失养。
1.活血汤治黄褐斑
【方剂】丹参100克,毛冬青50克,当归、坤草各20克,红花、桃仁、泽兰、三棱、郁金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药时加服蜈蚣粉5克。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用治黄褐斑,症见面部有浅或深的褐斑,或伴励胁痛嗳气者,加香附、青皮;便秘者,加黄芩、大黄;全身倦息者,加黄芪、党参
【验证】治疗黄褐斑惠者14例,均在2个月后,面部褐斑由深变浅,3个月后11名病者面部光滑,褐斑消退,3名病人用药5个月后,褐斑消退。1年后随访,均无复发。
2.祛斑膏治黃褐斑
【方剂】天花粉、鸡蛋清各适量。
【用法】将天花粉研细,用鸡蛋清调匀成膏。用药前先用热水将脸洗净,并用热毛巾将面部皮肤捂热,将药膏于面斑上涂擦1层。每日午休和夜睡前各1次,起床后将药洗去,连用1~3个月。
【功效】祛斑,增白。用治面部黄褐斑
【验证】用此方治疗面斑200例,治愈85例,显效55例,有效3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8.5%。
3.消斑汤治黄褐斑
【方剂】熟地18克,山药20克,茯苓、泽泻各15克,黄柏、菊花各12克,牡丹皮、山萸肉、枸杞子、陈皮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滋阴泻火。用治黄褐斑。
【加减】兼血虚者,加制首乌15克;兼血瘀者,加鸡血藤20克,红花12克伴失眠者,加夜交藤30克,合欢花15克。
【验证】此方治疗黄褐斑98例,痊愈46例,显效31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9%
4.珍珠母治黄褐斑
【方剂】珍珠母30克,白菊花9克,白僵蚕、菌陈、夏枯草、六月雪、白茯苓、柴胡、生地、女贞子各12克,炙甘草4.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2天为1疗程
【功效】疏肝,滋肾,散结。
【主治】黄褐斑。
【加减】若素有脘部不适者,去菊花,加炒白术;阴虚发热者,加地骨皮;肝郁气滞明显者,加玫瑰花。
【验证】用此方治疗黄褐斑60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26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5.柴胡薄荷汤治黄褐斑
【方剂】柴胡、薄荷、黄芩、栀子、当归赤芍、红花、莪术、陈皮、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清热,活血化瘀。适用于肝郁化火、血气瘀滞所致黄褐斑者。减若脾虚者,加服补中益气丸;兼肾阴虚者,加服六味地黄丸。
【验证】用此方治疗黄褐斑45例,痊愈6例(治后黄褐斑俱消退,复查3~6个月未复发),基本痊愈23例(黄褐斑消退90%以上),显效12例(黄褐斑消退30%以上),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服药最多40剂,一般服药30剂左右。
6.杏仁蛋清治黄褐斑
【方剂】杏仁、鸡蛋清、白酒各适量。
【用法】杏仁浸泡后去皮,捣烂如泥,加入蛋清调匀。每晚睡前涂搽,次晨用白酒洗去,直至斑退。
【功效】促进皮脂腺分泌,滋润皮肤。
【主治】黄褐斑。
【验证】用此方治疗黄褐斑36例,其中治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