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腹胀可别大意

正常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常有轻度腹胀,但是无其他症状和体征,也不影响生长发育。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消化道产气较多、肠管平滑肌及腹壁横纹肌肌张力低下也会引起腹胀。哭闹或者吃奶时吞下气体,更甚至肠腔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也是腹胀的一个原因。

那碰到上面这个小肚肚,我们还考虑正常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开篇我们讲的叫做生理性腹胀,关于新生儿的病理性腹胀,原因就比较多了,但是终其原因,首先还是考虑感染性疾病,然后按照发病机制,又可以分为肠梗阻、腹水、气腹,下面我们来讲讲图片中的主人公小宝宝。
小彬(化名)2月初出生,在妈妈月子期间并未发现异常,但刚出月子,小彬彬的肚子就如图片所示涨了起来,吃奶也不顺畅,还伴随着吐奶,这可吓坏了宝妈一家,宝宝在门诊就诊后很快被收入了病房。按照腹胀的诊断思路,新生儿团队首先给予了禁食、抗感染、开塞露灌肠通便,入院3天,宝宝的血象监测基本正常,肚子似乎较入院时好转,但是腹部平片还是提示:不全性肠梗阻。为了揪出病因,和家属充分谈话后,我们给宝宝完善了上消化道造影(Gi)和钡剂灌肠,造影中我们看到宝宝的乙状结肠弯弯扭扭,走形“崎岖”,这最终导致了宝宝的便便排出延迟,并且引起了腹胀,宝宝的病因也找到了:乙状结肠冗长症。接下来的诊疗计划,宝宝很快停用了抗生素,通过积极的灌肠,逐步加奶,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宝宝很快到了全肠道喂养,并且很快与妈妈团聚。出院前,新生儿团队反复叮嘱家属,乙状结肠冗长一般保守治疗,若宝宝生长随访过程中反复出现便秘,后续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家属开心地表示理解。



众所周知,人的结肠长约150cm,其中乙状结肠长约40cm,凡乙状结肠长度达40cm-60cm甚至更长并引起症状者,我们称之为“乙状结肠冗长症症”。乙状结肠冗长症为一种先天畸形,是结肠发育过程中因基因再度复制过长所致,乙状结肠冗长症可与其他结肠冗长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临床上以乙状结肠冗长最为常见。乙状结肠冗长引起的临床并发症主要有顽固性便秘、肠梗阻及肠扭转。在临床中以便秘为主诉的就诊者并不少见,但往往容易被忽略。
乙状结肠冗长症在儿童中也并不少见,有研究表明,乙状结肠冗长症的患儿生后一般没有胎便排出时间延迟,这与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明显不同。首次出现便秘的时间也常在半岁以后,部分患儿便秘合并痉挛性腹痛,查体腹不胀,腹围不大,肛查无爆破样排气排便。以上均是与先天性巨结肠症所不同的临床表现。
但是在部分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手术切除的结肠组织病理检查中发现,所有病变结肠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下、肌间神经丛数目减少、体积增粗、部分变性以及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发育幼稚等病理改变,同巨结肠同源病的病理变化相同,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儿童乙状结肠冗长症是一种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可将其视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同源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本文中的小彬以腹胀就诊,最终确诊为“新生儿乙状结肠冗长症”,临床亦不多见,治疗上我们还是以开塞露诱导排便、洗肠、肛门排便反射训练等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在随访过程中,宝宝长时间无法缓解,并且反复出现便秘,最终还是需要手术彻底治疗。
新生儿往往就诊的主诉比较多样,“哭闹”、“腹胀”、“腹泻”……宝妈们如果碰到自己无法处理判断的情况,还是要请专业的新生儿科医生进行专业的治疗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