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线双平面探头在前盆腔病变中的应用——尿道憩室
病例来源:湖南长沙
使用机型:开立凤影P60
主要使用探头:开立自主研发双平面探头BCL10-5
患者信息:女,50岁,孕1产1,尿频,漏尿,尿胀痛,外院前期体检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训练间断治疗近5年,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近半年漏尿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逐渐加重,前来医院检查。
超声描述
静息状态下测量:残余尿量约5ml,逼尿肌厚度1.2mm,尿道内口关闭,膀胱后角完整,膀胱颈位于耻骨水平线上32mm,宫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上28mm,直肠壶腹部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上。
最大Valsalva动作后测量: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上24mm,膀胱颈移动度8mm,膀胱后角106°,尿道内口关闭,宫颈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上20mm,直肠壶腹部位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以上,未见直肠膨出,肛提肌裂孔面积大小15.9c㎡。
盆底肌肉收缩状态下:未见明显肛提肌断裂声像,肛门括约肌完整。
其他:环绕于尿道中段探及囊性包块30×20×30mm,据尿道外口约19mm,距尿道内口约11mm,壁厚且回声增强,内壁不光滑,附壁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光团、强光斑伴声影,较大的8×7mm,囊内液体透声差,可见流动。CDFI:囊性包块壁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环绕。容积成像轴平面可见囊性包块与尿道相通。
超声提示
前腔室:膀胱移动度正常范围,膀胱后角完整,暂未见明显膀胱膨出。
中腔室:未见明显子宫脱垂
后腔室:未见明显直肠膨出
肛提肌:肛提肌裂孔面积正常范围
未见明显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断裂声像
环绕尿道中段囊性包块:尿道憩室并结石,合并感染
超声图像

常规腹部容积探头扫查
观察前、中、后盆腔,前腔室可见囊性包块,囊性包块周边及内部具体细节显示有待进一步观察。
为了更详细清晰显示该囊性包块的比邻关系,使用开立双平面探头。(探头型号:BCL10-5经阴道扫查)



线阵平面矢状面显示,环绕尿道中央囊性包块。

线阵平面矢状面动态观察环绕尿道中央囊性包块 ,距尿道内口11mm,壁厚且回声增强,内壁不光滑,附壁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光团、强光斑伴声影,囊内液体透声差,可见液体流动。

凸阵平面二维显示,尿道横断面中央囊性包块。

凸阵面二维动态观察,尿道横断面显示囊性包块,正常尿道结构紊乱,邻近组织受挤压。

线阵平面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囊性包块囊壁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凸阵平面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包块囊壁及周边组织血流信号较丰富。

采用容积成像断层切片功能显示尿道轴平面可见囊性包块与尿道相通。
概述
尿道憩室是指尿道周围与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每1000例泌尿系疾病中就有3-5例患尿道憩室,可见并不罕见。
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以女性多见(多发于30-40岁),多为单发,位于尿道与阴道之间。男性则多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尿道腹侧。
憩室大小及颈部宽窄不同,造成尿路梗阻程度和症状也不同。小的憩室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憩室较大,可在尿道腹侧看到或触及肿块。
> 女性尿道憩室症状:
患者存在反复发作泌尿道感染、尿线分段、反常排尿(尿道压增高时憩室内尿不流出,尿道压降低时,反有尿自憩室流出)。约60%患者存在排尿困难/性交困难。排尿后尿滴沥。体检中触及阴道前壁包块或阴道前壁饱满、挤压后有脓性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自尿道排出。
病因及分类
01 先天性尿道憩室
原发性尿道憩室或真性憩室,真正下裂原因尚不清楚,可能由于下列4种原因引起:
1、尿道海绵体先天性发育不良:尿道腹侧组织薄弱,尿流的压力使前壁扩张、突起,形成憩室。
2、尿道沟未融合:像尿道下裂一样,尿道壁部分缺损,但周围组织发育良好,形成憩室。
3、胚胎时尿道旁残留的细胞团:发育成囊状,进而与尿道沟相通,即成为憩室。
4、憩室的远端常有尿道狭窄。
02 后天性尿道憩室
又名继发性尿道憩室或假性憩室,其原因有以下3点:
1、尿道外伤:最为常见。尿道损伤后周围血肿、尿外渗、感染未能及时充分引流,周围组织机化,成为憩室壁。
2、尿道结石:结石在尿道内停留,压迫尿道,局部坏死、穿破,形成憩室。
3、尿道周围脓肿:尿道周围脓肿穿破尿道,形成憩室。
发病机制
先天性尿道憩室,壁内有上皮细胞覆盖,憩室壁有平滑肌纤维;后天性憩室为机化的纤维组织。
1、胚胎期苗勒管、中肾管退化不全。
2、泌尿生殖窦结合处在胚胎期连接不完善。
3、尿道旁囊肿扩大破坏尿道壁。
4、反复尿道感染引起尿道旁腺体开口梗阻扩张。
5、分娩时尿道损伤。
6、医源性检查仪器损伤尿道所致。
超声诊断要点
> 尿道区域的囊性包块与尿道相通,这是尿道憩室特征性声像
> 憩室大小不一,边缘清晰
> 较大憩室,需要仔细观察憩室位置与尿道内口以及膀胱关系,便于临床采取相关治疗和手术方针
> 憩室非充盈状态下诊断较困难,所以建议检查前让患者适当充盈膀胱
> 可以通过三维多切面成像观察憩室与尿道的相通口,以及累及尿道的长度
临床处理及预后
尿道憩室的治疗,原则上应当完全切除。尿道憩室行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效果较差,易复发。故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切除,手术以阴道前壁路径为宜。
1、术前先留置导尿管,便于解剖分离过程中了解尿道情况,分离应在尿道周围筋膜与憩室之间进行,以免损伤尿道壁,造成尿道阴道瘘。
2、憩室颈部较宽者用可吸收线横行缝合,横向缝合尿道周围筋膜,仔细止血,缝合阴道前后壁后,用碘仿纱条填塞阴道,消灭尿道与阴道壁之间死腔,避免出血、感染及发生尿瘘。
3、憩室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难以完全切除时,应将残留囊壁剥除,或用碘酊涂抹破处,以防复发。
4、术前用抗生素控制尿道憩室感染,术后继续抗炎治疗,视情况留置导尿管时间,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减少术后感染。
鉴别诊断
不是所有女性尿道口旁、阴道前壁包块能被马上确诊,主要鉴别以下三种:
1、异位的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病变,是输尿管开口狭窄伴末端输尿管囊性扩张。在女孩小阴唇中由尿道口脱出输尿管囊肿,因尿道口环绕囊肿,使尿道口不易区分。如尿道未完全梗阻,尿液从囊肿周围流出。穿刺囊壁其内容物为尿液。该类型病例须借助B超、IVP和膀胱尿路造影确诊。
2、尿道阴道新生物:在尿道旁肿块如为固体,则可能为平滑肌瘤、淋巴瘤、成纤维细胞瘤、淋巴管瘤或恶性肿瘤如尿道癌等,多数病者存在血尿、尿频、梗阻症状和尿道肿块。多数病者存在血尿、尿频、梗阻症状和尿道肿块。在麻醉下膀胱尿道镜和组织活检可以确诊。
3、尿道粘膜脱垂,好发于青春期和绝经后。可以自发也可能继发于咳嗽、呕吐和长期便秘,发病时尿道口黏膜肿胀,出血。
小编有话说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妇女身心健康五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诸多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
盆底超声检查除了目前常规观察盆腔脏器的脱垂、撕裂、膨出等外,对于同样会造成女性排尿困难、漏尿、尿频尿急等症状的前腔室系列病变,亦是观察的要点。
盆底超声常规使用的腹部容积、腔内容积探头有时难以全方位满足临床需求,为了更进一步精细化诊断,观察尿道病变,双平面探头因其分辨率高、血流敏感性好等独特优势,获得到了临床高度认可。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使用了开立的BCL10-5探头。这把探头用单探头接口支持了双平面显示。凸阵探头穿透力好、视野大;线阵探头频带宽、分辨率高,两者优点相结合,实现前腔室精细化诊断,帮助鉴别诊断症状相似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和前腔室的占位性病变,以免造成漏诊误诊,助力临床明确治疗方案。
在下一期,我们还将带来凸线双平面探头在前盆腔病变中的应用,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医生69,1673-9701(2007)11-69-01,分类号,R711-72
[2] 王霞.腔内超声联合经尿道超声对女性尿道憩室的诊断价值.[D].苏州大学.2017.
[3] 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4] 杨军、陈敏等,女性尿道旁腺囊肿及尿道憩室的临床特征,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11)‘652-653
[5] Das S P Paraurethral cysts in women J Urol 1981 126:41-43
[6] 梅华、章咏裳,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81-582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