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彭景星教授辨治女性不明原因水肿经验

发布于 2022-02-25 · 浏览 248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7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四川-海天 +1丁当

不同程度的浮肿为主症,或兼头痛失眠,烦躁易怒,胸闷胁痛,便秘或腹泻,不耐劳累等症状。浮肿多在月经期前7-10天发生,经净后自然消退,少数人亦可发生于月经期或其他时间,而绝经患者则无明显周期性。本病属中医“水肿”范畴,与现代医学所称之“特发性水肿”或“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极其相似。据临床观察,其病情轻重长短因人而异,月经初潮迟者发病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病人虽感痛苦,而理化检查多无明显改变。由于病因不够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彭老根据何廉臣于“治水各方中,佐以行气通络”之观点,辨证治疗效果尚属满意。

分型论治

1、脾肾阳虚型

经前面浮肢肿,腹胀纳减,腰膝冷痛,肢端发凉,大便稀溏,经量多而色淡质薄,亦有月经停闭者,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治宜温肾健脾利水,用胃苓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连皮茯苓20克、猪苓8克、苍术1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桑皮10克、大腹皮10克、姜皮5克、陈皮6克、厚朴10克、旋复花(包)10克、生姜10克月经量多者,加乌贼骨15克、黄芪15克、防己10克。每日1剂,水煎内服。并用药汁送服济生肾气丸18克(分3次服)。连服10-15剂。

2、气滞血瘀型

经前面浮肢肿,胁肋、乳房与腰腹胀痛,胸闷太息,或兼呕恶,小便不利,经血不畅或夹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宜疏肝行气,活血利水,用当归芍药散合茯苓导水汤加减。

药用:连皮茯苓20克、木香5克、木瓜10克、旋复花(包)10克、大腹皮1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桑皮10克、苏叶10克、砂仁5克、归须10克、白芍15克、川芎6克、橘核10克、柴胡6克。服法同上。

3、肝肾阴虚型

面目浮肿,头痛眩晕失眠,烦躁易怒,口燥咽干,月经紊乱(多稀发或停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疏肝,行气利水,与一贯煎合通关丸加减。药用:黄柏10克、知母6克、肉桂(为末吞服)1.5克、威灵仙4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沙参20克、龟板10克、当归须6克、枸杞10克、川楝6克、旋复花(包)10克、葱须(后下)10克、赤小豆30克、鲜冬瓜皮15克、鲜车前草15克。服法同上。本型因病情缓慢,服药期宜长,常在30剂以上。

体会

本病因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盖水赖气行,唐容川认为“水气本属一家”,且谓“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气病即水病”、“治气即是治水”。水病虽分阴阳,但陈无择指出,不论“阴水凝滞……阳水沉潜”,皆可致气滞或血淖,使“经络不通,枢机不转”而发病。何廉臣治水重视行气通络,有于“治水各方中,佐以行气通络”之用药经验。上述诸证型,因病机不同,见证各异,治疗亦各有别。

脾肾阳虚型:因阴寒内盛,阳虚气弱,温运乏力。故方中除旋复花、桂枝通络外,而五苓温阳化气,平胃燥湿行气,五皮健脾理气。更兼服济生肾气丸,虽为温阳补肾利水,而重在附子“蒸动肾气”,符合“治气即是治水”之义。

气滞血瘀型:肝具冲和条达之性,既疏泄无形之气,又贮藏有形之血,与女性生理密切相关,故谓“女人以肝为先天”。如因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郁滞,而见气滞血瘀诸症者,治以当归芍药散合茯苓导水汤为主。岳美中教授谓《金匮》当归芍药散“既疏瘀滞之血,又散郁蓄之水”。《医宗金鉴 妇科》之茯苓导水汤,系治子肿等病之剂,能“外散内利”,行气利水。复加柴胡、归须、旋复、橘核疏肝行气通络,使理气活血之力更显。

肝肾阴虚型:多见于40岁以上之女性。因阴虚素亏,肝失所养,疏泄无权而气机瘀滞,致水液不循常道,流窜隧络为肿,并兼见肝阳偏亢诸症。于是仿王士雄“润药消肿”法,以一贯煎养肝阴以疏达肝气,通关丸以化气行水。更取威灵仙“走窜”之性,通经络以达膀胱,且矫大队滋阴药之柔腻。余如旋复、葱须之通络,赤豆、冬瓜皮、车前草之利水,龟板、生地之滋阴潜阳等。全方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助水,堪称两全之策。

上述诸证型,除药物治疗外,患者须消除顾虑,避免劳累,并将食盐每日限制在6克以内。

本文摘自彭慕斌主编,应城市中医医院编《彭景星医论医案》,特表致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485

1 1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