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预防纠纷 医院应关注这些提示

发布于 2022-02-17 · 浏览 2433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8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執著 +3丁当

按:

阅读完此文,对本人关注研究医患关系,又增了一份历史素材。

刚几分钟前,阅读了“聊城假药案”的后续自媒体文章:北医三院某肿瘤科医生提出;经治医生“陈宗祥医生,阿宝”要向王玉清赔礼道道歉【1】,

这样看来,是否陈宗详,阿宝“错”了。如果成立,真是错了,今后医生遇到类似病例,该不该出手相助相救?!

前不久,见报道: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杨,为罕见病病例用药,奔走呼号【2】,本人还又列举推荐了俞云松教授,当属此荣誉【2】;

但看到聊城假药案,如此反复多变,这样简单明白,是非曲直清楚的事件,在当地政府,司法,后续自媒体的参与下,几年纠葛,越来越变得曲直是非不分了,让人感概!

俞云松教授在历次助人为乐后,都会附一句:“到时候,你不要又去告我了”!这不是我虚构,有视频原始记录为证。

前又一帖:《院长,能允许一个死亡率100%的科室存在吗?肿瘤过度诊疗的背后》……【3】,主题是”安宁疗护“,论述对死亡的科学认知。

聊城假药案病人生前过程是”安宁疗护“,医生尽力,家属跪谢。可病人死亡后,后续的过程,就不”安宁“了,搞得医生神经错乱---,就不多说了。

下面说一下本行:药学服务

当前,医改提出,多学科协作,有文章《内拓外延 深化抗肿瘤药学服务》【4】,这药学服务?药师是没有行医证书的,会不会有好事者,在药学服务了以后,再发议论:”非法行医“!

我在此文中写了按语:其中一句:"2018 年改为“多学科协作”“三网联动”为主导的口号。这其中则是不断总结、反思、改正的过程"。

现在从聊城假药案的反复来看:是不是真的又要来一次“不断总结、反思、",不能再”多管闲事“了!


2022-02-17,随笔完成,18:00,辛老师


文献:

【1】聊城假药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网红医生公然造谣诋毁陈宗祥医生,并叫嚣阿宝应该给王玉青道歉!

丁香园网: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080854

原联接: https://mp.weixin.qq.com/s/G1K4a_-2LAiuhz-v9vzcvg

【2】打造罕见病合理用药“中国样本”,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023296?sf=1&sr=1&dn=2&nm=wechat

【3】院长,能允许一个死亡率100%的科室存在吗?肿瘤过度诊疗的背后……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035798

【4】内拓外延 深化抗肿瘤药学服务,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5958139



健康报全文:

看2021年全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数据分析——

预防纠纷 医院应关注这些提示


健康报,2022年2月10日(7)


医法汇医事法律团队律师 张勇


日前,医法汇医事法律团队通过Alpha案例库的高级检索,对全国法院系统2021年审理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做了整体的数据收集,筛选出1924份二审法院判决书,从医疗机构类型、上诉情况、判决情况、医患败诉原因、病历问题对医方责任认定的影响,以及法院对鉴定意见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哪些科室易发生医疗纠纷


2021年,综合医院依然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主要发生地,案件数量为1658件,占比高达84%,与2019年占比84%、2020年占比83%基本一致。其中,中医医院41件,妇幼保健院63件,其他综合医院1554件专科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数量排名第二,为118件,其中儿童医院14件。2021年,诊所和卫生院二审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共137件,占比为7%


与2020年相比,妇产科与急(门)诊依然占据着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高发科室的前两位,急(门)诊案件数量为465件,妇产科案件数量为317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急(门)诊案件数量首次反超妇产科,成为第一。究其原因,一是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入院后产生的纠纷较多;二是卫生院、诊所、门诊部等基层医疗机构以及美容医疗机构纠纷数量的增加


骨科、肿瘤科、神经科、普外科案件数量分别为172件、108件、103件、96件,依然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


责任承担显现两个新趋势


2021年,医方败诉案件共1516件,占比为80%,与2020年医方败诉率持平;患方败诉案件共344件,占比为18%,较2020年的19%略有下降公平补偿案件共34件,与2020年的51件相比,下降明显。其中,大部分公平补偿案件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之前仍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由此可见,随着《民法典》的正式实施,如果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公平原则将不能再随意适用故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仍需赔偿或者补偿的现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021年,医方承担次要责任的案件占比为34%,反超同等责任成为首位;其次是主要责任占比,为29%,较去年增加5%医方被二审法院判决承担全部责任的案件有122件,占比为8%,较去年的6%略有上升


根据案情分析数据,承担全部责任和主要责任的医疗机构多为基层医疗机构和美容医疗机构。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及美容医疗机构应增强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另外,医疗美容行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以推进医疗美容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医方败诉有哪些主因


2021年,医方因未尽注意义务、延误治疗而败诉的案件依然处于第一位,占比为42%;其次是未尽告知义务,占比为22%,与去年相比占比变化较大,增加3%。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患者的法律意识提升有关;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对告知义务的履行仍存在“形式主义”。病历问题仍然是医方败诉第三大原因,占比10%


关于医务人员告知说明义务和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问题,《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对《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进行了修改完善,将其中的“说明”改为“具体说明”,将“书面同意”修改为“明确同意”。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具体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这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一般应尽的义务


除此以外,如果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如果向患者说明情况将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不利于治疗的,就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被“推定过错”问题出在哪儿


病历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也是医患双方在诉讼中争议的焦点之一。病历问题对医方责任的影响分为两类:有实质性的影响无实质性的影响


实质性的影响是指医方存在隐匿、篡改、伪造病历的行为,或者因病历书写不规范影响了法院对医疗机构医疗损害责任比例认定无实质性的影响是指医方病历存在瑕疵,但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病历瑕疵不足以使法院推定医方过错;或者经医方的合理解释,法院经审理后对患方提出的异议不予采信的情形。


2021年,法院对医方隐匿、篡改、伪造病历材料的认定率为28%,较2020年的21%有所上升。病历书写不规范致使医方责任比例受影响的案件占比为33%,比2020年下降了4%。与此相对应,法院认定为病历书写存在瑕疵,但不影响医疗机构责任认定的比例为20%,较去年增加了2%。医方作出合理解释的占比为19%,较去年下降了5%


审判实践中被“推定过错”涉及最多的情形即是病历资料的问题。病历可以反映医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医疗机构的医疗、科研、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当发生医疗纠纷时,病历资料是否符合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基本要求,是查明案件事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最有力的武器。


医患均应重视鉴定程序


鉴定意见是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最重要的证据之一,同时也是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在据以分析的二审案件中,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的案件有818件,被二审法院直接驳回的案件有614件,占比75%,与前几年相比,驳回率大幅度增加。二审法院驳回的依据多为“上诉人对该鉴定意见的结论不予认可,但上诉人并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鉴定意见的结论错误,亦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鉴定意见书存在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情形。”


2021年,法院同意重新鉴定的案件仅有19件(不包括医学会鉴定),全部为一审案件,二审法院同意重新鉴定的案件数量为0。由此可见,在审判实践中,启动重新鉴定相当困难,医患双方在诉讼中均应加强对鉴定程序的重视


鉴定人出庭的案件为297件,其中一审216件,二审81件;专家辅助人出庭的案件为44件,其中一审24件,二审20件。专家辅助人出庭率与鉴定人出庭率之比约为1:7,与2020年的1:16相比,专家辅助人出庭率低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


专家辅助人制度能够弥补当事人举证能力的不足,有利于平衡诉权。特别是在鉴定意见对己方不利的情况下,通过专家辅助人在法庭上与鉴定人就专业性问题对质,能够增强对鉴定意见的质证能力,帮助法官明晰案件事实,避免“以鉴代审”,以达到启动重新鉴定、扭转不利局面的效果。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03-04 · 浏览 2433

回复1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