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阑尾病人
查看病例

这是一个纠纷病例。最终的结局也是意料之外。
1.中年男性患者,既往体健
2.因“右下腹痛1周”来院。
3.超声提示“右下腹管状低回声(急性阑尾炎伴粪石梗阻),穿孔可能”
当班医师接诊后即安排急诊腹腔镜手术(未做腹部CT),术中见阑尾8*1cm,根部坏疽,按照常规操作切除,荷包包埋,置管引流,术后恢复良好出院,一切似乎都很正常。术后病理提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10个月后,患者再次因右下腹痛来院,腹部CT如下,中性粒稍偏高。腹痛原因会是什么呢?











CT报告:可见回盲部管状囊性低密度影,伴周围渗出改变。阑尾积液?阑尾炎?
接诊的是急诊科医生,与原手术医师沟通后,认为阑尾炎不可能(当时切得很清楚的,怎么可能又阑尾炎?既然不考虑阑尾炎,那会是什么?)。遂予以抗感染治疗3天,腹痛好转。
续:
此后几个月,患者仍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大约3个月发作一次,每次查血象正常,腹部CT仍旧可见回盲部管状囊性灶,考虑阑尾残端炎、包裹性积液。肠镜也做了,仅有阑尾开孔充血红肿。又过了半年多,患者实在受不了啦,医生也受不了啦,双方终于下定决心要再次手术了,首先考虑还是阑尾残端炎。
先用腹腔镜探查一下,见盲肠末端有一约2*3cm大小的肿物,薄壁,与周围肠管有粘连、内充满澄清液体,腹腔内其余部位未见异常。看来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由于腹腔镜下分离难度较大,遂转开腹。开腹后提出回盲部,沿肿物周围0.5cm处切除肿物所在的盲肠壁,再缝合盲肠切口。
术后病理示“回盲部肌壁间、浆膜外大量粘液湖,未见肿瘤性上皮,考虑为粘液囊肿”。
这东西并不多见,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又该怎么处理呢?这次手术后患者腹痛会好吗?
续:
其实第二次手术后患者仍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痛,期间查了腹部增强CT依旧可见回盲部囊性灶,而且还变多了……你说尴尬不?。不过两次手术都没解决腹痛的问题,患者已经不满意了,后来去了上级医院,行回盲部切除(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是术后病理报告:
1.回盲部阑尾旁结肠壁丝线异物肉芽肿及粘膜缺损溃疡伴穿孔窦道达浆膜下层,窦道旁见丝线异物肉芽肿。
2.小肠和结肠未见特异。
3.阑尾残端部分粘膜缺损及少量炎细胞,肌层未见炎细胞浸润。
这个结局,或许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第一次住院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为什么后来会变成那样?第二次切了囊肿,为什么还是会痛?值得思考,也许是细节决定成败吧。
目前患者还在随访复查中,应该不会再右下腹痛了……
最后编辑于 2022-02-12 · 浏览 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