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Reactive Histiocytosis(RH)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发布于 2022-01-27 · 浏览 1260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1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概述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reactive histiocytosis,RH)又称噬血综合征,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良性疾病,多与感染、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免疫抑制等有关。

发病机制

1.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骨髓中造血细胞减少的机制:①增多的组织细胞吞噬血细胞功能亢进;②抑制性单核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产生,如干扰素y、白介素-1;③病毒或免疫抑制剂致Th、Ts发生紊乱,诱致免疫调节障碍,血细胞破坏增多。

2.分化良好的组织细胞增多,细胞形态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畸形,少数因伤寒或粟粒性结核引起时,细胞畸形也较明显,但各个细胞间的形态、大小、核形、成熟程度的差别小于恶性组织细胞病所见。常伴有明显的吞噬现象。组织细胞多侵入骨髓、淋巴结窦状隙和髓索、脾红髓和肝窦状隙。由于肝窦状隙及门静脉周围受累,肝细胞有坏死表现。淋巴结组织切片中淋巴组织结构多无破坏,个别有坏死和广泛纤维化,淋巴细胞减少,尤其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和脾红髓区更突出。

3.尚可能见到基础疾病的病变表现和细胞成分。一些病毒引起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时,常有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不成熟的原始免疫细胞形成的广泛性非典型性淋巴样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症状随原发病而异,但大多数病人有发热,以高热居多,可伴盗汗、体重减轻。肝脾或淋巴结肿大、皮疹十分常见。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肺,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严重肝损害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引发多部位出血。

虽多数病例随原发病好转,尤其是感染的控制而逐渐缓解,但约30%的患者因多脏器功能损害或凝血障碍而死亡,临床征象和恶性组织细胞病常难以鉴别。

诊断

1.诊断标准为:

(1)发热1周以上(高峰≥38.5℃);(2)肝脾肿大伴全血细胞减少;(3)肝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4)噬血组织细胞占骨隨涂片有核细胞≥2%(或≥3%)或2500个细胞/ml骨髓液,和(或)活检显示累及骨髓、淋巴结、肝、脾组织。

2.以下各项有利于HPS的诊断:

(1)淋巴结肿大、黄疸、水肿及皮疹,脑膜受累的症状及体征;(2)低钠血症,血清铁增高,脑脊液蛋白增多;(3)肝转氨酶增高,低蛋白血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4)周围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增高。

治疗

1,治疗方针

一方面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疾病;另一方面尽早采用手术治疗,进行骨髓移植。

2,药物治疗

原发疾病治疗,例列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需行化疗,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需抗感染治疗。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应使用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方案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HLH-2004方案治疗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3,手术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60

回复5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