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文献翻译的备考技巧和建议

可以关注一些心内科大V的公众号,一般会有最新的指南解读。这个可以帮助你迅速找到最新指南可能出到的考点。还有一个小技巧,在微信直接搜某病指南,都有最新的解读。为什么这么推荐呢,因为给你一篇顶刊的指南,真的很难把握重点,而先去看国内大咖翻译好的,再去精读原英文文献,读起来更容易上手,可以有效减少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考前沿肯定是近两年的顶刊文献,比如今年心内科心衰指南,从金三角三联疗法升级为这四联疗法,那这个题目就太容易考了,且答案明晰容易评分。
或者目标科室最近发的高分新文章。既要考察学生英文读译能力,又要向学生导师所在的科室大咖云集,科研实力强劲,那么考科室最终发的文章就合情合理,属于意料之中啦。想想看,发一篇顶刊或者高分期刊本来就相当不容易,在业界之间都是可以吹吹牛秀一秀让同行刮目相看的,在学生面前肯定也要让学生知道知道厉害。
像考研复试的话,一般是考英译汉,而考博的话,很多学校会考中译英。所以目标科室的常见词汇肯定是要掌握的,能默写最好,至少也要能读能译。举个例子,比如你考心内科,书本上循环系统的所以词汇你肯定是要复习至少两三遍的,这个可以自己归纳,把书上的词汇全抄一遍整理出来。其实前人也有归纳好的,如果你没发现,或者没找到,仅仅代表你没发现。有的朋友二战时又到复试备考阶段,才发现自己一站复试时找资料,找了个寂寞。今年找到的复试备考资料简直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比如你复试需要用到或者可能用到的资料包,简历模板,口语模板,技能讲义,复试真题,经验技巧等等啊,前人都是有整理的,或者网上甚至都有相应的课程。比如,你找不到复试真题,丁香园、医考帮都有啊;比如你找不到在读的学长学姐,经验贴留言就可以和他们取得联系,可以向他们提问,相信很多过来人乐意帮助后来人;还有同学说复试备考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其实丁香园、医考帮微信公众号就有大量复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啊…所以,从不是缺少资源和教程,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时阅读目标导师的文献有助于了解其术业专攻、擅长领域和学术观点,想想看,如果你复试回答面试问题的表述是面试导师论文中的观点,那他会不会对你颇有好感,甚至刮目相看。这不仅表达出了对他的肯定,同时也表露出了对他的敬仰,不露声色之间或许老师已经喜笑颜开,“芳心”暗许,定下来要把橄榄枝最终抛给谁。
文献翻译,特别是读译而非写译这种考核方式,最忌讳的就是读的磕磕绊绊,译的结结巴巴,表现的唯唯诺诺,表达的支支吾吾。所以备考时需要多读多练,专业词汇需要多背多写。据我观察,文献翻译这块大家普遍做得都不太好,这可能与本科阶段缺少文献学习有关,大家的实际水平是相当的。这个时候,重点来了,如果你文献翻译答得特别漂亮,那么你的优势就大了,老师就喜欢招英语好的,这个相信大家都知道。
复试的自信程度与复习程度成正比,你准备得越充分,复试越不慌。复试面试环节向老师展现从容自信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很重要,甚至决定你复试的死生。希望朋友们充分准备,在复试取得优秀的表现,心想事成。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