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痰培养纹带棒状杆菌,如何解读?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belb咏歌
    您的案例《痰培养纹带棒状杆菌,如何解读?》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0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2-01-02 · 浏览 1.9 万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3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西门开心 推荐
icon李梦杰huxi 已点赞
icon西门开心 +5丁当、李梦杰huxi +5丁当

近期RICU有多例痰培养、气道分泌物培养检出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如何解读?

查阅文献:

纹带棒状杆菌为人类皮肤与鼻粘膜的正常菌群,多重耐药的纹带棒状杆菌院内感染/暴发日渐增多,包括在免疫抑制/免疫完整患者中的致命性感染。

img

耐药率:

img

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

纹带棒状杆菌主要在长期住院、侵入性操作、有基础疾病(如COPD)患者分离到。

近期研究发现纹带棒状杆菌耐药率较高,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与环丙沙星耐药。

结论:

纹带棒状杆菌侵袭性感染与暴发日益增加,耐药性在增加。尽管纹带棒状杆菌为人类正常菌群,但临床标本分离到不应忽视,也可能为致病原。因此微生物学家与临床医生应共同合作与决策。目前研究显示纹带棒状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高水平耐药,基本体外敏感试验,可经验性选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与庆大霉素,纹带棒状杆菌药敏仍应常规监测,以此调整抗生素方案。还应注意感控。

=====国内文献复习====

img
img
img
呼吸道感染纹带棒状杆菌1例.pdf (87.5 KB)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耐药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pdf (857 KB)

最后编辑于 2022-01-02 · 浏览 1.9 万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