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自发明一次性光棒,采用梨状窝及甲状软骨颈部标记五步插管法简便易上手

麻醉科医师 · 发布于 2021-12-28 · 来自 Android · IP 福建福建
205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0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梨状窝及甲状软骨颈部标记法对光棒气管插管操作直观快捷、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气管插管前于患者颈部标记气管正中线和食管线,这两条线上于舌骨中点、甲状软骨切迹、环甲膜中点标记三条水平切线,于食管线与环甲膜水平切线夹角内甲状软骨翼板处标记梨状窝颈部投影,这些标记为后面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线路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把操作步骤归纳为五步:(一进)气管导管从左侧嘴角经舌与下磨牙间隙比较容易进入左侧咽部,抵达梨状窝,因之前己于颈部皮肤作梨状窝标记,所以操作中不必寻找阻力感确认位置,避免损伤梨状窝粘膜。梨状窝后外侧壁离皮肤最薄,光斑最亮,这个亮度可当做后面气管亮度的参照;(二右摆)梨状窝内侧即喉室,梨状窝前壁与喉正中冠状面同一平面,光棒向正中矢状面摆动可带动喉部向右移动,于颈部可看到甲状软骨向右移动,表明此时光棒位于气管喉室平面;(三回撤)导管向头端回撤时保持光斑在食管线上指向气管正中线,这可保证光棒前端时刻保持喉正中水平冠状面,避免进入喉后面咽腔而导致误插入食管;(四回正)喉解剖中会厌在声门上方以45o角向后突出,和声门之间形成自然存在的间隙,甲状软骨切迹水平线约平声门上区,舌骨水平线约平会厌边缘,两者之间即为上述间隙,观察组利用此解剖特点,光棒回退到甲状软骨切迹水平线与舌骨水平线之间位置摆回正中,可越过杓会厌襞从侧面进入声门与会厌之间的间隙;(五射门)光棒轻轻左右摆动拔开声门裂通过声门时,于正中环甲膜水平线见与梨状窝处等亮度甚至更亮光斑,即表示气管导管已进入声门下。操作过程中有颈部的这些标记线作指导,动作轻柔,思路清晰,步骤明朗,减少不必要的试插,成功率高;操作中对咽喉部、会厌刺激较小,对周围组织创伤小,术后咽喉部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通过对咽喉部气管解剖的颈部皮肤投影标记,并把操作步骤概括为"一进、二右摆、三回撤、四回正、五射门",更能体现各标记在各步骤的作用,也有利于初学者更快掌握光棒操作及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个人建议:气管导管或气管插管包应常规配备一次性光棒,并常规加强医师使用技能培训,减少困难气道的发生。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2 62 1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