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公式
自身对照计算公式:杂质含量=(杂质峰面积/峰面积(1%标准品中的ab))*(ab的总浓度/样品浓度)
外标法
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照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含量(Cx)=Cr×Ax/Ar
Cr:对照品浓度
Ax:供试品峰面积或者峰高
Ar:对照品峰面积或者峰高
残留溶剂计算公式=(A样品*A内标样品*C对照品*C对照品纯度*100)/(A内标对照品*A对照品*W样品)
A样:样品溶液所得色谱图中的峰面积
A对照品:对照品溶液所得色谱图中的平均峰面积
C对照品:对照品溶液中的溶剂含量(mg))
A内标样品:样品溶液所得色谱图中的内标物的峰面积
A内标对照品:对照品溶液所得色谱图中的内标物的峰面积
W样品:制备样品溶液所需的量(mg)
C0:对照品的纯度
残留溶剂ppm=残留溶剂(%)*10000
溶出量=(供试品峰面积Ax*Ms对照品的称样量(mg)*a对照品的含量(%)*900)/(As对照品的峰面积*V对照品的稀释倍数体积(ml)*B标示量(mg))*100%
含量均匀度=(供试品峰面积Ax*Ms对照品的称样量(mg)*a对照品的含量(%)*50)/(As对照品的峰面积*V对照品的稀释倍数体积(ml)*B标示量(mg))*100%
含量=(ru/rs)*(Cs/Cu)*100
RU=供试品溶液中**的峰面积
RS=对照品溶液中**的峰面积
CS=对照品溶液中**的浓度(mg/ml)
CU=供试品溶液中**的标识浓度(mg/ml)
杂质含量=(ru/rs)*(Cs/Cu)*F*100%
RU=供试品溶液中**的峰面积
RS=对照品溶液中**的峰面积
CS=对照品溶液中**的浓度(mg/ml)
CU=供试品溶液中**的浓度(mg/ml)
F=各杂质的相对校正因子
总杂质(%)=(总A未知杂质+总A校正后已知杂质)/(A对照主峰*1000)*100%
色谱纯度(%)=1-总杂质(%)
滴定含量(%)=(22.82*C氢氧化钠*(V1-V0)/(0.1*M))*100%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g/ml)
V1=供试品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M=供试品的称样量(mg)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溶剂残留的含量,计算公式
RF=(Astd)/Cstd
Res.sol(%)=(ASS)/(Css*RFstd)*100%
Recovery(%)=RFstd-1/RFstd-2*100%
RF=对照品**响应因子
Astd=对照品中**的峰面积值
Cstd=对照品溶液中**的浓度
ASS=样品中**的峰面积值
CSS=样品溶液的浓度
RFstd-1=STD-1中**的响应因子
RFstd-2=STD-2中**的响应因子
RFstd表示6针STD-1和两针STD-2中相应溶剂的平均响应因子
最后编辑于 2021-12-09 · 浏览 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