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的若干新概念

西医进入21世纪,近20年又有了长足发展。伴随着新认识、新思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一批新概念也“风起云涌”。这里汇总关于医学的概念、理念进行简单梳理。
比较常见、比较富于概括性的词汇是生物医学(Biomedicine,Biological Medicine)。第29版《多兰医学词典》1解释为:基于自然科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原理的临床医学。它包括了下面很多概念,并和其他概念彼此呼应。
一、基础医学(Basic Medicine)
1.Basic Medicine出现的很早2,和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相对应3。不过Basic Medicine在Pubmed中出现的概率远低于Clinical Medicine,差一个数量级。传统的基础医学就是生物医学科学(biomedical science)4,和健康有关的一切研究,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是基础医学。范围很广。
2.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5:生物医学领域的分子,有时候是普通含义(就是各种生物分子),有时候特指基因(和化学领域不同)。一般而言,基因真正走入生物医学视野的那一刻,就是分子医学的起点。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6:分子医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物理、化学、生物、生物信息学和医学技术用于描述分子结构和机制,识别疾病的基本分子特征和遗传错误,并开发分子干预措施来纠正这些错误;分子医学的观点会强调细胞和分子的现象和干预,而非以前对患者及其器官的概念和观察。这个解释是指各种分子,没有突出基因。
3.基因组医学(Genomic Medicine)7和组学医学(Omics Medicine)。从基因,到基因组,到组学,到多组学,发展脉络清晰。UpToDate没有Genomic Medicine单独综述,相关题目很多,包括Genomic disorders: An overview、Tools for genetics and genomics: Model systems等。基因组学无疑是组学领域的滥觞与万斛。不过组学比基因组学更富于概括性。笔者以为可以称为组学医学(Omics Medicine)、多组学医学(Multi-Omics Medicine)。两个词是笔者推导,Pubmed中基本没有这两个词。不过好友提到可能有漏检,而且不要限于Pubmed。再次检索一一细看,有"Omics" Medicine8 9(加了引号),也有Multiomics Medicine 10(用"multiomics medicine"检索是quoted phrase not found。用multiomics[Title] AND medicine[Title]显示有一篇。很神奇,"multiomics medicine"竟然有漏检!)。好友提示UCSF网站有Omics Medicine网页11,这个词不算少见。该网页解释:组学医学(Omics Medicine)是我们用于下一代实验室工具的一个术语,它为个体的分子构成打开了新的窗口。这对我们的知识网络作出了有力贡献,也对我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预防和治疗疾病作出了有力贡献。包括①检测、诊断遗传病携带者,并指导怀孕前的咨询和干预。②产前基因组学可以检测子宫内的遗传病,为未来的治疗确定基因组编辑目标。③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用于诊断患有严重疾病的新生儿,可以改变许多婴儿和儿童的疾病进程。④在健康个体中,基因组学可以评估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并揭示个体将如何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⑤肿瘤检测中的基因组学正在深入了解癌症的分子基础,并找到新的治疗靶点。
4.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SM)12:是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SB)的分支。SB还包括系统药学(Systems Pharmacology)13等。SM将整合14 15组学(内容包括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包括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功能生物学(functional biology)、临床医学,理解复杂的观察、实验和临床数据,结合疾病出现和发展的背景,提高对疾病和治疗的理解,促进个体化精准医学发展。系统医学的整合特点、目的很明显。
5.纳米医学(Nanomedicine,Nano-medicine,Nano Medicine):这个词汇最早是1999年(Nanomedicine)16、2005年(nano-medicine,日本文献)17。作为技术则见于1991年(nanotechnology)18。百度百科:纳米(Nanometer,nm),即为毫微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1纳米=10的负9次方米。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小的多。细胞、细菌是微米级别,由分子构成。目前的材料工艺可以制造出纳米线(nano wires)、纳米面。比如纳米线是宽度在几十纳米或更小、长度没有限制的纳米结构。纳米线的可重复性、可调节性、表面特性为纳米医学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材料和方法。纳米线可以与微通道集成,提供从宏观到纳米的路径,使研究人员能够检测和分析目标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基于纳米线还可以制造出柔性纳米电子支架,该支架有望创造出可检测化学和电学变化的传感皮肤。该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临床,有多篇临床试验19 20 21。有meta分析22,还没有临床指南(有研究指南、纳米材料导致损害23的指南)。在癌症24、感染25 26等领域极富前景。
6.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这个领域针对的是治疗27,专注于细胞分化、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的机理和方法。目的:找到修复或替换因疾病、先天性问题或创伤而受损的细胞、组织甚至整个器官的方法。路径:通过组织工程、干细胞的细胞疗法,人工培养的组织或器官来实现“功能再生”。其早期文献聚焦于干细胞28。目前研究角度逐渐纳入系统性思考29(对应上面的系统医学)。临床角度30,逐渐展开临床试验31,已经有meta分析32,血小板领域已经有了临床指南33。未来角度,已经开始个体化再生医学34的探索(个体化医学见后文)。用"regenerative medicine"[Title/Abstract]在Pubmed中检索,第一篇是2000年35(日本文献)。之后数量呈线性增加,很好地呼应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7.仿生医学(bionic medicine):这个词互联网上多一些,Pubmed中不多36 37。早期是指用机械代替或增强各种身体部位。人造、仿生的器官和四肢不同于普通假肢,其设计尽可能接近替换身体部分的原始功能。目前仿生技术在外骨骼、肢体、内部器官均有运用。未来仿生学的目标是“将生物有机体与机器融合”。这种方法将产生生物和机械部件融合为“机器人”的混合系统。而仿生器官将增强生物功能,使人们跑得更快、看得更远、听力更好、寿命更长,甚至思考得更好。
8.智慧医学(Intelligent Medicine)、数字医学(Digital Medicine)、虚拟医学(Virtual Medicine)38、远程医学(Telemedicine)39。相关的概念还有数字健康(Digital health)40、健康4.0(Health 4.0)41、电子健康(E-Health)42等。这些概念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完全是基础医学概念,早已走入临床43。其中智慧医学更突出人工智能的应用和作用。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Digital Medicine44: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和/或佩戴式传感器来监测人的健康状况。如智能手表可以报告心跳和心律,而应用程序可以诊断疾病。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Telemedicine45:即“远程”医学("long distance" medicine),指通过视频(包括图像、声音)进行的任何诊断或医疗程序。虚拟医学和远程医学有交叉,是一种虚拟真实场景的远距离应用。COVID-19大流行凸显了其必要性。
二、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1. Pubmed中竟然有Clinical Medicine这个词1827年文献46,可见其早。临床医学领域,基于经验的医学/经验医学(Experience-based Medicine)47和循证医学彼此对应48。只要是人在诊断、提供治疗方案,经验医学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人的能力与认知必然是有限的。当人工智能进行诊断、治疗决策时,因为其“思考”的边界就是医学发展的边界,所以如果不考虑患者实际检查受限的情况,经验医学就会消失。
2.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EBM无疑是目前西方临床医学的主流。Pubmed中用"Evidence-based Medicine"检索,可见1994和之前,每年十余篇。1995到2008连续增加,从几十篇到5000篇左右。之后进入数量平台期,每年5000左右。可见近二十余年迅猛发展。EBM中的证据(evidence)来自于3方面: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证据、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research,Real-world study)49证据、个体的证据(其中个体的基因、基因组证据,指向了个体化精准医学)。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50:“认真、明确和明智地使用当前最佳证据,就个体患者的照护做出决策。”其目的是整合临床医生的经验、患者的价值观,以及指导临床处置决策的最佳可用科学信息。UpToDate51中有Evidence-based Medicine专题综述。EBM是利用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来指导患者诊疗照护的临床决策。下列角度可以体现EBM价值:①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证据数量继续快速增长;②研究设计、临床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床研究;③尽管研究方法有所进步,但许多已发表的研究结果都是错误的或得出误导性结论;④许多临床医生,即使是那些有良好声誉的临床医生,也不对目前最好的研究证据进行医学实践等。后两条说明,业界更需要EBM理念,以选择最佳证据、实行最佳决策。UpToDate中相关题目非常多,比如Overview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prevention等。
3.指南医学(Guideline-Medicine,Guidelined Medicine,Guideline-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的代表文献、最高等级文献是临床实践指南(整合了上面三种证据,并有推荐),所以直接就叫指南医学。有文献将指南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并列52,不过我理解,个体化医学时代也会有指南——个体化精准医学指南。比如目前NCCN指南的患者分群53中,已经逐步纳入特定的基因信息(包括染色体异常等),这其实就是个体化精准医学的内容和指南。
4.个体化医学(Personalized Medicine)54、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55、个体化精准医学(Personalized Precision Medicine,PPM)56、分层医学(Stratified Medicine)57。西医临床医学目前是EBM阶段,PPM是下一个阶段,目前部分情况下、部分环境里已经实用。上面4个词在Pubmed中联合检索,2001年及之前,每年十篇左右。之后每年连续增加,2016年超过5000篇,和EBM持平。之后继续增加,逐渐超越EBM,2020年高峰多达10805篇。主要是针对个体患者的基因/基因组进行检测、据以处置。当然基因特点也会有共性,所以我称之为小群体——比EBM的群体可能小一些。笔者建议用PPM一词,概括性更好。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Personalized medicine58:和精准医学是同义词,是一种医疗模式,根据患者的预期反应或疾病风险,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群体,制定医疗决策、实践、干预措施和/或目标产出。个性化医学、精准医学,分层医学(Stratified Medicine)和P4(P4 Medicine)医学可以交替使用来描述这一概念。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Stratified Medicine59: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将患者分为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水平。注意此处仅指疾病风险,其实还包括治疗分层60。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61。中文的“分层”,容易联系到等级分层。英语的本意固然包括层级,但首先是分成若干部分(各部分的概率不一样,概率高低不同,体现出层级;也包括用不同的药物,此时不一定是层级),要避免误解。P4医学指可预测(predicative)、可预防(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精准(precise)的医学。UpToDate中有Personalized medicine专题综述。并解释为:也称为个性化基因组学(personalized genomics)、基因组医学(genomic medicine)或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指结合遗传和基因组数据、临床和环境因素,应用患者特定的特征,评估个体的风险,定制预防和疾病处置策略。可见其核心是个体的基因、基因组检测。UpToDate中没有单独的Precision Medicine综述,检索结果指向了Personalized Medicine。
5.下一代医学(Next-Generation Medicine,NGM)。在下一代诊断(Next-Generation Diagnosis)、下一代治疗(Next-Generation Therapy)、下一代检验医学(Next-Generation Laboratory Medicine)、下一代病理学(Next-Generation Pathology)等名词都已经出现的背景下,NGM这个概念的出现是水到渠成,毫不奇怪。NGM上述分支学科的主体是下一代测序、组学理念等,NGM也必然以二者为基础。当然也不仅仅是二者。其他技术如纳米技术(有纳米医学,Nanomedicine、Nanoscopic medicine这样的词/词组)、RNA技术等。UpToDate没有单独综述,相关题目很多,比如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NGS):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Personalized Medicine。
6.致慧医学(Smarter Medicine)。本文中其他名词都是基于学科理念或专业技术,Smarter Medicine则是基于必要条件,选择理性。Smarter Medicine是瑞士内科学界发起的运动(the "smarter medicine" campaign)名称62,以呼应“Less Is More”、“Choosing Wisely”这些理念和运动。时代进步,西医的检查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有一些实践有盲目扩大化的趋势,我们所谓“大撒网”检查。面对这样的不合理现象(至少是部分不合理),欧美有识之士提出要有自我约束,选择要“更聪明”、“更明智”一些,不要机械性地全项检查。并深入分析,给出了具体专业建议63。目前德国64、法国65都有呼应。Smarter Medicine字面含义是更聪明的医学、明智的医学。我翻译为“致慧医学”,致是给予、实现、引起的意思。谐音是智慧,呼应智慧医学(Intelligent Medicine)而各有不同。致慧医学这个理念,在我国尤其有迫切的实践意义。
三、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和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
1.Pubmed中Preventive Medicine最早见于1857年66。Public Health最早见于1837年。预防医学包括临床预防医学(clinical preventive medicine)67、社会预防医学(social preventive medicine)68、环境预防医学等。预防医学的发展,在心理、临床、社会、环境等角度展开。
2.上面提到的组学、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指南医学、精准医学等理念都可以体现在预防医学领域。不过还没有下一代预防医学(Next-Generation Preventive Medicine)的概念。
3.社会预防医学是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交集。社会医学和生物医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4.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王辰院士认为: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长期割裂发展的情况下,群医学或能成为一种医学发展的新范式、新取向,让人们不再把“防”“治”分而谈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群的责任归为医学的一部分、临床医生工作的一部分。2009年美国哈佛大学在医学院建立了群医学系,致力于传授医学基础知识,通过研究患者、人群及影响卫生系统的因素,改善个人健康状况,完善医疗保健系统,提高医学教育质量。2020年7月16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新设群医学学科,是“基于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三个学科的博士一级交叉学科”,而学院的所有学生——临床医学系、护理学系,在预防医学、疾病控制学、康复医学等科目上都是必修。以前有一个词汇是Group Medicine(字面含义是群体医学,含义是一群不同亚专业的医生组成群体进行合作诊疗的方式,类似于现在提到的多学科团队合作),不要和Population Medicine混淆。
四、心理医学(Psychological Medicine)、精神病学(Psychiatry)和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ine)
1. Psychological Medicine这个词出现的很早,Pubmed中有1854年文献69。但真正具有客观理性(心理高度主观)、可重复性(心理高度可变)、有干预效果(基于行为规律的改变),还是很有挑战。Pubmed中文献不多(2001.1.1至今,题目有该词的文献只有38篇),没有专门的临床指南。2002年BMJ几篇文献给学科提供了基本信息70 71 72 73。UpToDate没有单独综述,相关题目很多,如Psychosis in adults: Initial management。UpToDate中成人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adults)有4篇综述,包括流行病学与诊断、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比较成熟的领域。
2.积极心理医学(Proactive Psychological Medicine,PPM)74:是一种为医疗机构(主要是病房内)提供精神病学服务的新方法,具有主动(proactive)、集中(focussed)、强化(intensive)、整合(integrative)(与一般性医疗处置相结合)特点。老年人因无法控制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而出现住院时间延长,PPM目标之一是减少其住院时间。
3. 精神病学(psychiatry)和精神医学(psychiatric medicine)。好友提示,Psychological Medicine这个词用得很少,据以检索会偏倚;实际上多数都是用精神病学(psychiatry)这个词。检索psychiatry[Title]果然很多。看分布,该词在1946-2005区间,从每年100多篇逐渐发展为400多篇——持续平稳增加。2006后每年迅速增加。可见也是近十几年有大发展。指南有96篇,meta分析有32篇。有精准精神病学75、社会精神病学76、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y)77这样的词汇。UpToDate中psychiatry没有单独综述,相关题目很多,如What's new in psychiatry、Overview of psychotherapies(心理治疗)、Suicidal ideation and behavio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COVID-19: Psychiatric illness。精神医学(psychiatric medicine)在Pubmed中也有一定的应用78。精神病医学(Psychotic medicine):Pubmed未见,互联网偶有应用。
4.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研究心理/精神与身体相互作用相关的疾病,也叫心理生理疾病。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liaison[C-L] psychiatry)是同义词79 80,不过后者更强调在医疗机构环境内合作诊疗。概念外延比较广泛。Pubmed中的分布显示1964和2020两次峰值,近十余年发展迅速。定位在题目中时有4篇指南,比较成熟。报道显示心身医学正在逐渐融入既有的临床医学实践,如ICU81。欧洲2017年总结认为82: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在欧洲已占据重要地位;在一些研究中,医学专业与心身医学处于同等地位;持续需要召开科学会议、进行教学和更好地同患者展开实践;在心理心脏病学、初级保健质量、心理肿瘤学、胃肠心身学等领域都有积极发展。有2014年文献83总结了67篇基本文章——关于医疗环境中精神疾病合作照护模式的文章,可以关注。另见相关信息84。
5.Behavioral Medicine这个词比Psychological Medicine晚出现,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一开始就和心理学相关85。Pubmed中文章从1963年后稳定慢速增长,2004-2012年左右平台期,每年200-300篇;之后连续快速增加。有指南86、有meta分析87。行为可以客观观察、规律归纳,所以比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本身更容易为人类所认知,这也为有效的医学处置提供了客观基础。UpToDate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有3篇综述(关于暴食、神经性贪食、失眠),是比较成熟的领域,也体现了心理与行为的交互性。Pubmed中用"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itle]检索,meta分析多达143个结果,但没有一篇指南。可见该领域正在接近成熟前的临界点。三部书籍或文件的题目(Computer-Based CBT、Computerized CBT、Internet-Delivered CBT)体现了其实施的技术特点88 89 90。笔者以为可以叫做认知行为医学(Cognitive Behavioral Medicine)。
单纯从出现的时间点看,心理医学、精神病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都不是很新的词。但近二十年是关于它们的研究、实践突飞猛进的时代。而且,笔者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最后一块面纱。神经科学和精神科学内基于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基础并有提高,外联系社会、文化、教育、管理、创新等多个领域,价值性、影响力不言而喻。
五、学术医学(Academic Medicine)和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1.Academic Medicine最早见于1953年91。国内译作学术医学、学院医学。是前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相应的医学研究、医学学术的整体称谓92。一般理解就是对新概念、新思路、新模式、新行为的各种尝试。BMJ杂志在2005年发了十余篇文章,题目都以“Academic medicine: who is it for?”开头,对Academic Medicine进行了介绍。如《学术医学:这是给谁的?临床科学和基础科学出版文献之间的资金缺口正在扩大》93。学术医学中距离临床很远的,就是基础医学;距离临床较近的,就是转化医学。可见学术医学、基础医学、转化医学等概念互相都有交集,范围没有严格界定区分。笔者理解,学术医学就是纯研究性质的医学,学术医学=研究性医学。
2.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就是将基础医学研究的结论、成果,尝试在临床加以实用,开发出产品加以推广。就是通常说的“bench to bedside”(从实验台到病床旁),是广义基础医学领域的热点。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94:也叫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 science),欧洲转化医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EUSTM)定义为“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高度跨学科的分支,由三个主要支柱支撑:台边(benchside)、床边(bedside)和社区(community)”。转化医学的目标是将学科、资源、专业知识、技术结合到三个支柱中来促进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改进。
3.整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以前有一个词是整体医学(Holistic Medicine),强调患者是一个整体。好友提到,该词有一定程度的贬义,甚至有观点认为这个词代表的是伪医学。有一些解释里,整合医学也有“整体”这个含义,强调整合医学是一种不仅看“病”,更要看“患者”的方法论。如维基百科镜像网站解释Integrative Medicine 95:医疗服务提供的整体系统(holistic system),其特点是结合传统的和补充的医疗实践(complementary medical practices),强调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以及身体健康,并认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合作是愈合过程的关键因素。UpToDate没有单独综述,相关题目很多,如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and integrative therapies for asthma。
4.医学模式:传统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对应的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96。生物-心理-社会相关理念最早见于1951年97。不晚于1981年出现Bio-psycho-social model词组98。是目前西医的主流模式。该模式提示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是一个整体99。笔者以为该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拟为:生物/组-心理/行为-家庭/社会-整合-智慧医学模式(Bio/Omic-psycho/behavioral-family/social-integrative-intelligent medical model,BOPBFSII Model)(比较繁琐,应该会创造出一个新词汇来代替。或许也用代际数量表示,比如第三代模式)。UpToDate中Bio-psycho-social model没有单独综述,相关题目很多,如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干预)。该文提到: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线治疗选择。临床试验表明,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缓解该病相关的症状和行为。不过,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经药物治疗后有所改善,仍会发生失能性损害,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社会功能较差和急性症状性复发发作。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加用经过验证的经验性心理社会干预,可针对性地治疗一个或多个缺陷。
第29版《多兰医学词典》是2001年出版,对比词汇变化可约略知道专业进展。上面词组中,该词典有生物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整体医学、Group Medicine;但没有其他词组,包括基础医学、循证医学(这个词在2000年已经如日中天,这说明该词典稍微有一点滞后;另一个滞后的例子是sepsis)。可见本文多数概念比较新。较新词条中,如果没有提到维基百科,是检索后无结果;如果没有提到UpToDate,是检索后没有单独综述(一般都有相关综述,少数相关综述在上面有提及)。
上面名词,大致按照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医学等范围进行分野叙述。但实际上彼此交叉融合很多,不是分野所能限制。比如整合医学,可以在临床体现;精准医学,可以在基础体现;转化医学,可以属于基础医学。不一而足,不必拘泥。
其他角度的“医学”相关概念、理念也有很多,也多有新进展。比如基于地理位点、发展时代、特殊情境(如灾难医学)、民族和人群、人体解剖、特定功能、特定技术、特定诊断和处置、特定学科和职业等的医学定义。兹不赘述。
通过前述基因组医学、再生医学、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精神病学等相关文章在Pubmed中的分布可知,这二十年左右西医在迅猛发展。表现之一是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屡见尤鲜。展望未来,笔者主观地弱弱感受到,我们目前再一次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组学等技术、观念的突飞猛进,新的医学范式、模式、形式、程式、场式——或即所谓“下一代医学”(广义上),正在逐渐形成。各位拭目以待!
综上,近年来西医的新概念、新理念层出叠见,让我们“眼花缭乱”。小作综述、有一定了解,会有利于我们的专业工作、社会实践。争取中国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各界同仁能够走在世界发展的时代前列,能够同步更新概念、理念,并有所提高、突破、创新、升华。“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说明:除引文外,写作参考了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发布的《面向未来的100项重大创新突破》(100 Radical Innovation Breakthroughs for the future)报告100。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