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管窥

发布于 2021-11-04 · 浏览 1784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9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近期,《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1]正式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发表,关于纤维肌痛,共识中强调了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

纤维肌痛(FM)又称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中枢神经感觉传入处理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弥漫性疼痛综合征,其主要症状包括多部位疼痛、重度疲乏、僵硬感、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乍一听“纤维肌痛”,很多患者甚至医生都会觉得是个罕见病,但其实FM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就高达2%~4%。加之当今社会存在人口老龄化,心理压力增加,不良生活习惯增多等因素,FM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1



纤维肌痛,怎么来的?


FM属于慢性原发性疼痛中的慢性弥漫性疼痛,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普遍认为中枢敏化可能是FM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中枢敏化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性过度,包括对正常致痛刺激和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增强。脊髓背角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上的α2δ亚基过度表达、引发钙离子依赖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脊髓背角突触后膜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调节脊髓下行抑制疼痛通路受损均可致中枢敏化。


此外,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异常和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异常等也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FM的风险因素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性别、遗传、肥胖和年龄。FM患病率在18~60岁年龄段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以女性居多,具有家庭遗传性,肥胖人群和心理压力大者患病风险也会提高。




2



全身总是痛,是纤维肌病吗?


临床上,疼痛是FM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全身多部位疼痛和压痛、疼痛异常、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此外,还有疲劳感、睡眠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头痛等多种症状。


但是给FM诊断带来困难的是,它目前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中,也只是可能出现额叶皮质、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等激活反应异常,以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络异常。


因此如何诊断FM呢?本次专家共识强调,FM的诊断是基于症状的诊断,对FM的有效诊断并向患者解释病情有助于减轻焦虑,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并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


共识采用了2016修订版FM诊断标准——当患者的临床表现满足以下前3条时,则可诊断FM:



1.弥漫疼痛指数(WPI)≥7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5;或WPI=4~6且SSS≥9;


2.弥漫性疼痛定义为5个区域中至少有4个区域出现疼痛,其中颌部、胸部、腹部的疼痛不包含在弥漫性疼痛定义内;


3.症状持续相同水平在3个月以上;


4.即使存在其他疾病,FM的诊断也是有效的,FM的诊断不排除其他临床重要疾病的存在。


img


图:弥漫疼痛指数和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的具体内容


但由于FM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没有特异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加之对该病认识不足,因此临床上将其误诊成其他疾病的情况很普遍,需加以鉴别。共识中也列出了相关的鉴别诊断,感兴趣的读者们可以去仔细阅读~




3



得了这种病,下一步咋办?


由于FM临床表现的异质性和核心症状的多样性,使得它的治疗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共识提出,聚焦核心症状的缓解(包括疼痛、睡醒后仍觉困乏、情绪紊乱、疲劳)是较好的治疗起点。


FM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症状采取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多模式治疗。应尽早开始治疗、长期治疗、密切监测与定期随访,尤其是在治疗的早期阶段。


FM的一线药物治疗包括:


  • 普瑞巴林:减轻疼痛、改善睡眠和生活质量
  • 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度洛西汀——改善疼痛程度和抑郁症状;米那普仑——改善疼痛、疲劳及认知能力
  • 阿米替林:良好的镇痛效果


FM的非药物治疗包括:


  • 患者疾病健康教育
  • 运动锻炼
  • 认知行为疗法
  • 神经调控治疗
  • 物理治疗,如针灸、按摩和水疗
  • 运动疗法和正念减压


此外,共识提出,可以利用相应评估工具来记录患者的基线状态和随访治疗情况:如FS评分、纤维肌痛影响问卷修订版(FIQ-R)可评估FM的症状严重程度;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评估疼痛强度及对患者的影响;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等评估患者的情绪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等。


最后,共识提出,FM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日常活动和工作,因此随访时应多方面评估FM的影响,重点关注最受影响的方面。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改善状况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朱谦.纤维肌痛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10):721-727.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ZTYZ202110002&uniplatform=NZKPT&v=JCr2uupVJPdZ8eiJvzKHvbDNAwGBPVXeFNB5uxRSzG2-NYm7BgNhRohd5VMOn9L_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本文作者:大月亮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84

回复43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