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相如:慢性肾衰诊治新识
近几年,我对慢性肾衰治疗又有一些新的认识与体会
我1989年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1],1994年在《中医杂志》发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思路研究”[2],2002年在《中国医药学报》(现改名为《中华中医药杂志》)发表“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的思考”[3]。
近几年,我对慢性肾衰的治疗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有必要再次进行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第一:关于病机认识
此前,学术界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我对此提出异议。
本虚标实是证候性质的特征,而不是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的机理,与疾病的发生有必然性,显然,本虚标实与慢性肾衰的发生没有必然性,也就是说,本虚标实并不必然导致慢性肾衰。
2005年我提出,慢性肾衰的中医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气化功能逐渐减退乃至丧失[4]。
现在我认为这一概括不够全面,应修改为:气化功能逐渐减退乃至丧失,湿邪停留,湿邪化浊,湿浊化毒,毒入血分。
这一概括为慢性肾衰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气化功能减退乃至丧失,是慢性肾衰本虚的一面,慢性肾衰的治本应以恢复人体的气化功能为目的;因为气化功能减退乃至丧失导致的湿、浊、毒,这是慢性肾衰标实的一面,慢性肾衰的治标应有针对性。
第二:关于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的病机和临床表现都很复杂,如果不能全盘把握,往往不得要领,无从下手,所以很多医生害怕治疗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治疗从原则上看,必须区别本虚标实,但是本虚标实在每个具体的病人身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同时并见的,这就要求医生区别本虚标实的主次轻重,在制订治疗方案的时候区别对待。
本虚为主,标实不急不重的,应以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标实急重者,应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或者先祛邪,后扶正。
1、关于扶正
根据“气化功能逐渐减退乃至丧失”的这一病机概括,慢性肾衰的治疗目的就是恢复气化功能。
人体的气化功能是以肾脏为核心的,全身各脏腑都参与的复杂的生理功能。因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任何生理功能的实现都是在全身各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人体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各种生理功能虽然有一个主导的脏腑,但并不是由一个脏腑完成的,而以一个脏腑为主,全身各脏腑都不同程度参与;
二是每一个脏腑都有一个主要的生理功能,但同时还有许多功能,这样的结果就是使人体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网状结构。
慢性肾衰时的扶正是以补肾为基础的,然后根据各脏腑的表现进行整体调节,具体方法可以参照我提出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整体功能代偿疗法”[5]。
2、关于祛邪
慢性肾衰治疗过程中祛邪法的运用我已经进行过多次论述,近几年有了一些新的体会,需要进行一些补充。
① 凡是症状不太明显,或者有轻度水肿的患者,可以用当归芍药散为主进行治疗。
② 气化功能减退的直接后果就是水湿停留,慢性肾衰的患者水湿停留是肯定的。
因为慢性肾衰病程长,多有久病必瘀的机理存在,西医的机理认为是肾小球的纤维化,也符合中医瘀血的机理,所以湿瘀互结可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
而当归芍药散的主要功能就是活血利水。对于这一类病人,我主要用当归芍药散,都能取得较好疗效。
患者慢性肾炎,经中医治疗后
肾功能恢复正常
孙某某,女,55岁,河北省邢台市邢湾镇人。
2001年10月因浮肿而到邢台就诊,经查发现血压高,尿中有蛋白质,血Cr、BUN升高,而诊断为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12月22日到我处初诊。
肾功能检查:CO2-cp16mmol/L,BUN13.4mmol/L,Cr383μmol/L。
血红蛋白:110g/L。尿常规:PRO3+,BLD1+,管型1~2个/HP。
血清蛋白:TP55.78g/L,A31.39g/L,G24.39g/L,A/G=1.28:1。
血脂三项:Ch13.38mmol/L,TG2.86mmol/L,HDL-C1.76mmol/L,LDL-C8.00mmol/L。
证见:全身浮肿,腹胀胃胀,口中有粘沫,尿少,大便每天1~2次,偏稀,全身乏力。舌质紫暗,苔薄黄腻,脉沉细。
处方:
1、汤药:
当归12g ,川芎10g,赤芍15g ,茯苓15g,泽泻15g,苍白术各10g,淮牛膝15g ,黄柏10g,车前子(包)15g,生苡仁15g ,生大黄10g ,杏仁10g,大腹皮15g ,槟榔15g,蒲公英30g,砂仁6g ,黄连6g ,竹茹10g,白花蛇舌草30g
2、益肾化毒排毒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
3、低盐、低蛋白饮食。
服上方后,小便增加,浮肿基本消退,仅下肢轻度浮肿。2002年2月1日化验:CO2-cp20mmol/L,BUN11.89mmol/L,Cr185μmol/L。
继续以上方加减服至2003年3月22日,化验结果为:CO2-cp33mmol/L,BUN8.78mmol/L,Cr94μmol/L,Ch9.65mmol/L,TG2.09mmol/L,HDL-C3.15mmol/L。
证候表现为:下肢轻度浮肿,稍乏力,时口干,大便2次,偏稀,尿量每天2000ml左右,饮食睡眠可,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沉细弦。
处方:
1、当归芍药散合参芪地黄汤加生大黄、荷叶、茵陈、水蛭。每日1剂,水煎服。
2、益肾化毒排毒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
3、坚持低盐低蛋白饮食。
随诊至2007年底,肾功能正常。
慢性肾衰病机与治疗经验总结
关于病机可概括为:气化功能逐渐减退乃至丧失,湿邪停留、湿邪化浊、湿浊化毒、毒入血分。
关于治疗应从正虚邪实两方面考虑:
第一:扶正应以恢复人体的气化功能为目的;
第二:祛邪的方法可补充以下3条:
①凡症状不太明显,或有轻度水肿者,可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治疗;
②湿热明显,舌苔黄腻者,可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
③秽浊之邪明显,舌苔厚如积粉,舌质紫绛者,可以达原饮合犀角地黄汤为主治疗。
慢性肾衰病程漫长,病机复杂,变化多端,治疗依然十分困难,需要学术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疗效。
本文来源于诵明书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