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每日一文】孕期母亲B族维生素摄入量和儿童行为问题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2、B6、B12、叶酸等,大部分是人体内的辅酶,参与人体正常的代谢和各项生理功能,还有部分可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等。B族维生素还有调节情绪的作用,然而关于孕期母亲叶酸水平与儿童期行为问题之间的流行病学证据较少且结果不一致。
近期,《Nutr Neurosci》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旨在调查日本怀孕期间孕妇B族维生素摄入量与5岁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
研究纳入1199对母子对,研究人员使用饮食史调查表评估孕妇的膳食摄入量,另外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调查了儿童5岁时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五大方面: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研究人员针对母亲年龄、基线胎龄、居住地区、儿童人数、父母教育、家庭收入、产妇抑郁症状、酒精摄入、使用B族维生素复合补充剂、孕期吸烟、儿童出生体重、儿童性别、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以及在出生后第一年内在家中吸烟等因素进行了调整。
结果显示,在这1199名儿童中(59-71月龄),出现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缺陷问题、同伴交往问题和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的儿童分别占比12.9%、19.4%、13.1%、8.6%和29.2%。在1199名母亲中(平均年龄32岁),平均孕期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叶酸和维生素B12、B6、B2分别为7127kJ、277.4μg、5.0μg、0.9mg和1.3mg。
研究发现,怀孕期间母亲叶酸摄入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呈负相关(OR: 0.55, 95%Cl: 0.37-0.80, P=0.0002)。孕期维生素B6摄入量与儿童多动/注意缺陷问题(OR: 0.57, 95%Cl: 0.34-0.94, P=0.01)和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OR: 0.58, 95%Cl: 0.40-0.85, P=0.0009)呈负相关。孕期维生素B2摄入量与儿童情绪问题呈负相关(OR: 0.58, 95%Cl: 0.33-0.99, P=0.11)。
综上,该研究显示怀孕期间孕妇摄入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2可能分别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较低、多动/注意缺陷问题以及情绪问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些现象的具体机制。
结合我国国情,《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孕妇每日叶酸摄入量为600μg DFE/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1000μg/d。由于天然叶酸和合成叶酸吸收利用程度不同,所以膳食叶酸摄入量以膳食叶酸当量表述,计算公式为:膳食叶酸当量(μg DFE)=天然叶酸(μg)+1.7×合成叶酸(μg)。
参考文献
Miyake Y, Tanaka K, Okubo H, Sasaki S, Arakawa M. Maternal B vitamin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Japan: The Kyushu Okinaw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udy.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2018 Nov 21:1-8.
【往期阅读推荐】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