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症(肌病诊断思路)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15岁
患者性别:男
简要病史:
行动笨拙10余年,伴吐词不清5年就诊。
5岁时开始行动笨拙,走路变慢,坐位起站困难。
6岁时在某医院行血清肌酶检查,肌酸激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结果不详,肌肉活检提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DM2型)。病情缓慢进展,并渐出现进餐第一口张闭口困难,打哈欠后不能立即闭嘴,打喷嚏后不能立即睁眼,刚迈步时易突然跌倒,且不能用手去支撑身体呈直立性跌倒。
10岁开始吐词不清。
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患者的曾祖父母为表兄妹。
查体: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肥大,酷似“运动员”体态,动作笨拙,运动启动困难,寒冷环境中上述症状加重。双肘内突凸,四肢肌力V级,双上肢肌容积及肌张力正常,双手握拳后不能立即松开,双侧股四头肌及腓肠肌明显增粗肥大,触之坚硬,叩击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可见明显肌球,四肢腱反射(+),双侧锥体束征(-),无感觉障碍;在就诊过程中不时地做下蹲的动作,自觉能稍缓解症状。
眼科检查未见白内障。
门诊心电图未见异常。
肌电图检查在胫前肌、股四头肌、肱二头肌等处可见大量的肌强直电位,运动单位时限及波幅正常。
建议其父母亲作肌电图检查,结果发现四肢均见到大量的肌强直电位,父亲尤重,追问其父母无类似症状。
对于初步诊断为肌病后,诊断思路如下:

这个病例不考虑炎症性、代谢性、中毒性、外伤性的病因可能,而且该病例父母有肌电图异常,不排除遗传性,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患者的外貌特征以及基因检测如下:

基因检测结果发现CLCN1基因的2个变异;关联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肌强直症(OMIM:255700)。
鉴别诊断:
须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及先天性副肌强直相鉴别:与前者鉴别主要根据本患者无肌萎缩、白内障、内分泌障碍及心脏等病变;后者是钠离子通道异常的疾病,除肌强直外,还有血清钾明显升高。本例无电解质异常,故可与之鉴别。本患者早期曾误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分析可能原因为患者就诊时年龄过小(5~6岁),临床症状、体征不够典型,虽经多次复诊,但忽视了查体及病情的变化,过于依赖肌活检报告所致。
临床诊断:先天性肌强直症
治疗建议:
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是必须的,用药前应由神经科医生评估。
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避免压力和寒冷等诱因运,尤其是体操,可能对缓解肌强直有好处,但仍需要进一步硏究证实。
钠通道阻断药物可减少肌膜的过度去极化,减轻骨骼肌持续性自发收缩后产生的短暂性动作电位抑制,以减轻肌强直;美西律是最常用药物,卡马西平和其他抗惊厥药物也常用。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