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期)进修日记之临时透析导管(NCC)固定方法哪家强?

微信公众号: “陈医生谈肾内”
作者:科普chen医生
先记录下这周的情况,血液净化进修入科一周,这边分组,主班负责维持性透析接诊、慢病管理这块,手术室负责门诊超声评估、通路介入相关,床旁负责各个科室CRRT及置管,还有一个病房管理以通路相关为主的住院病人。主要想学习通路,但第一月需要在透析中心接诊主班呆一个月,上机后可以跟着查房,评估病情,机器有在线KTV监测,常用药物有,调整贫血药物:促红素,罗沙司他,蔗糖铁,钙磷甲状腺相关:帕立骨化醇,罗盖全,司维拉姆,碳酸澜,西那卡塞,新型降钾药物环硅酸鋯钠等,导管换药,建卡测BCM干体重,不忙的时候可以去旁边检查室看超声评估内瘘。计划第二个月去手术室学习通路。
开始步入正题,透析过程中护士过来喊,某病人临时导管流量太差需要调管,就跟着这边一个老师过去了,患者应该是外院置股静脉NCC导管,内瘘还不能使用,过去消毒后开始调整导管,调了半天还是不行,这时就把导管柄侧翼固定的线拆掉了,往外拔了以后旋转调整,导管流量有好转,这时就用备用的皮针和线,重新缝合,但是这边不是把侧翼缝合固定死,而是在导管皮肤出口两侧各缝一针,然后缝合线分别兜住两边的侧翼打结,这样让导管有一个可以调节的范围,目的是为了方便调管,避免侧翼缝合线固定死只能原位旋转调整导管。主要针对临时管过渡及床旁CRRT病人,方便调管。
图片如下
(缝线在导管出口两侧,没有在侧翼的位置,下面白色的是导管固定贴)

常规的固定如下

我们知道血管通路,一般重症CRRT病人及预期血液透析使用不超过4周的病人,多选择NCC中心静脉导管。按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要求,如颈部静脉NCC导管原则上不超过4周,股静脉NCC导管原则上不超过1周,但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股静脉病人临时管应用的时间是达一个月的,颈部可能会更长。很多病人体位改变及留置时间过长就面临上机导管不顺,我们过去经验就原位旋转调整,不行就尿激酶泡管30分钟,再不行就拆线调整导管,一般都差不多都能解决。这里的缝合固定方法,就解决了需拆线调整导管位置,但导管没有固定死,增加了导管活动,导管口污染的风险。
一个小的细节问题,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对于这两种临时导管缝合固定利弊进行讨论,您更支持哪一种?说出您的理由。同时你们的临时导管,都积累了哪些属于自己科室的特色,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及经验,欢迎分享。

(点击关注下方专栏,分享更多肾病、血液净化、重症相关知识)
最后编辑于 2021-12-30 · 浏览 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