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dominant epitope优势表位

发布于 2021-07-18 · 浏览 862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0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概述

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优势表位是指具有强免疫原性,在抗原初始接触免疫细胞时,可首先激发免疫应答,其在检测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优势表位与巨细胞病毒检测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选择巨细胞病毒优势抗原表位,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优势表位基因,构建了巨细胞病毒多优势表位嵌合抗原表达载体p4T-UL32-UL44-UL80a-UL83,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表达,GST亲和层析法获得高纯度嵌合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嵌合抗原,并构建捕获法检测血清中的抗 HCMV IgN抗体。

结果表达的优势表位嵌合抗原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用其建立的捕获法检测确诊的30份阳性和63份儿童阴性血,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岀率都是100%说明用嵌合抗原构建的捕获法检测血清中抗 HCMV IgM抗体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检出正确率。

基于乙肝病毒抗原优势表位的多肽疫苗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采用天然抗原的免疫治疗效果,均不很理想。现在基于抗原分子的免疫干预手段已不再停留在病原体或天然抗原整体分子水平,而是基于其表位特异性。就某一蛋白质抗原而言,他不仅含有B、T、CTL、NK等细胞表位和MHC限制位等与免疫识别密切相关的结构,同时还含有毒性或抑制性表位、优势非中和性表位、病理与自身抗原交叉反应性表位等,他们可引起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而导致免疫耐受。天然HBV抗原正由于含有一些不合理的表位组分,可引起TH1/TH2失平衡、免疫偏差或免疫缺陷:同时天然HBV抗原含有某些保守基团,可干扰细胞间信号、诱导免疫颠覆。病毒因此可逃避机体的免疫清除而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加重肝脏病理和肝损害。因此,新一代疫苗应该摒除前述不合理成分,在保持HBV抗原特异性的基础上,诱导与天然感染过程有所不同的免疫应答。由于许多天然抗原引发的免疫反应不能满足预防感染或预防发病的需要,因此为提高蛋白质抗原的保护性,就必须在表位水平上做出选择,摒除后者,保留、改善前者以得到更理想的疫苗分子。现代保护性免疫理论认为,有效的保护性免疫来源于一组表位的合理组合与搭配。这对设计新一代高效、高特异性的疫苗或免疫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也使采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改进免疫原成为可能。随着免疫原由病原体向蛋白质、表位肽过渡,其分子质量逐渐变小,所诱发的免疫应答针对性增强,并摆脱了抑制性表位和致病性表位的影响,但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也呈现依次降低的规律,从而使得许多重组蛋白或小分子疫苗不能在体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因此,必须对所设计多肽进行人工化学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脂化等)以满足抗原呈递的要求,但其操作非常复杂、效率较低,且对环境影响大、成本高,而且还必需考虑修饰方式对表位间相对位置、构象特征、表位侧翼顺序的影响,否则极易造成多肽失活.这已成为目前分子疫苗研究中的难点之一。

基于乙肝病毒抗原优势表位的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研究

近年来,嗜肝病毒家族成员的相对进化关系、病毒抗原的表位数据库均已明确和建立。在乙肝病毒抗原B、T细胞表位预测的基础上,有硏究提岀了用模拟抗原进行特异性免疫的思路,模拟抗原在抗原特性上与天然抗原不同,而引起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与天然抗原无异。他摒除了致病性表位、优势非保护性表位、亚优势保护性表位、交叉反应性表位等不利组分,具有更好的针对性。

多数人类病原体通过黏膜表面入侵宿主。疫苗中的抗原多是通过黏膜淋巴组织摄取而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性黏膜免疫应答。这些淋巴组织被M细胞(特殊的上皮细胞)包围,由M细胞负责抗原的“取样”,决定向黏膜B、T细胞提呈何种抗原。近年研究发现,在疫苗设计中加入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作为生物佐剂可帮助抗原靶向到抗原提呈细胞(APC),诱导APC的成熟,促使细胞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受体,引导细胞免疫反应向T型和CD8+CTL应答转化,同时诱导全身性IgG和黏膜IgA应答,辅助诱导CTL应答,并诱导有效的免疫记忆。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62

回复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