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手术视频】技巧教学,直击现场——妊娠合并附件扭转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官方账号 · 发布于 2021-07-16 · IP 广东广东
6614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2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01 病例介绍

患者李某某,28岁,已婚未,G1P0,住院时间:2020年4月19日晚上

主诉:停经10+1周,左下腹隐痛3天。

现病史

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则,5-7/37-44天,LMP:2021-2-7 ,停经35天自测HCG(+)。2021-4-7广州市某某三甲医院行妇科盆腔彩超:“宫内妊娠,囊内见卵黄囊,未见胚胎反射及胎心搏动;左侧附件区囊肿(95mm×50mm×70mm)”。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始出现左下腹部隐痛,可缓解,无恶心、呕吐,无发热。2021-4-17前往另外一家医院住院治疗,行妇科盆腔彩超:“宫内妊娠如孕7+周(孕囊长约10mm),胚胎存活,左侧附件区囊肿(92mm×63mm×84mm)待排囊肿蒂扭转”;该院急诊行左侧卵巢囊肿穿刺抽吸术,抽出淡红色囊液约150ml,结果未回。住院期间予克林霉素预防感染及地屈孕酮安胎治疗。今日未觉腹痛较前缓解遂于我院就诊,2021-4-19我院急诊B超:“宫内妊娠如孕7+周(CRL15mm),胚胎存活,左侧附件区混合性肿块(103mm×43mm×70mm),其旁见大小约为(59mm×27mm×39mm)螺旋状结构,考虑附件扭转可能”。急诊拟诊"腹痛查因:卵巢囊肿蒂扭转?、早孕"收住入院。发病来,患者精神可,食纳睡眠好,大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减轻。

婚育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

月经史:如上述,无痛经病史。

体格检查:子宫软,无举痛。盆腔可扪及一巨大包块,占据整个盆腔,有压痛。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出、凝血功能、尿液分析、肝肾功能、感染筛查未见明显异常,妇科肿瘤组合:CA125 57.1U/mL,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完善检查后于2021-04-19晚上在急诊全麻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左侧)+腹腔镜卵巢扭转复位术(左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补液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2021年4月22日拔除引流管;2021年4月23日术后复查B超:“子宫腔内妊娠8+周,胚胎存活。双卵巢结构清。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肿块”。术后病理:“1.(左侧卵巢囊肿1)纤维组织构成的囊壁,未见明显上皮披覆,间质充血、出血伴血块附着。2.(左侧卵巢囊肿2)纤维组织构成的囊壁,未见明显上皮披覆,间质充血、出血伴血块附着。3.(左侧卵巢囊肿3)纤维组织构成的囊壁,未见明显上皮披覆,间质充血、出血伴血块附着及钙化”。患者恢复好,于2021年4月25日予以办理出院。

术后随访情况

2021-05-12返我院复诊,行彩超检查提示:“子宫腔内妊娠11周,胎儿存活。左卵巢异常回声,考虑术后改变。”患者无特殊不适,嘱患者定期建档产检。

img

图1 2021-05-12我院经阴道彩超检查图片


02 手术步骤及技巧

技巧一 探查盆腔

检查发现左侧卵巢显著增大,呈紫黑色。卵巢蒂部(卵巢固有韧带、卵巢悬韧带、输卵管)扭转3周半,左侧输卵管明显肿胀,呈紫黑色;右侧输卵管及右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无扭转。


技巧二 解旋和复位

腹腔镜下将左侧卵巢及左侧输卵管进行解旋复位,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技巧三 剥除卵巢囊肿

在卵巢表面电凝切开左侧卵巢皮质,做一小切口,沿着卵巢皮质与左侧卵巢实质部位之间的间隙剥除囊肿。剥除过程中,课件卵巢实质部位有质脆伴有血块的组织,与卵巢囊肿壁之间难以鉴别。部分组织考虑为左侧卵巢肿胀淤血的卵巢实质部分。予以完整剥除送检。


技巧四 缝合塑形左侧卵巢

用倒刺线(0号大针)缝合左侧卵巢剩余皮质组织,重新塑形左侧卵巢。塑形过程中可见卵巢皮质内创面渗血,提示血供恢复良好。左侧输卵管逐渐恢复红润。


技巧五 左侧卵巢固定

将左侧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左侧后壁肌层用2-0可吸收缝线缝合固定一针,避免以后卵巢再次发生扭转。


技巧六 探查盆腔及止血、冲洗、放置引流管。


技巧七 缝合腹壁10mm穿刺口,预防术后切口疝发生

将2-0可吸收缝线自左下方腹壁的穿刺口送进腹腔,腹腔镜下缝合左侧腹壁切口腹膜层,从穿刺口取出缝线和针之后,在体外打结拉紧。手术结束。


03 手术视频

preview
此视频仅专业人士可见
去登录


04 讲者介绍

img

梁炎春副教授

博士·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妇产科教研室教学秘书


临床工作: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练掌握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手术治疗,

特别是宫腹腔镜微创诊疗手术,并获得欧洲GESEA认证机构的认证。

2019年3月前往比利时ESGE总部参加高级宫腔镜培训并获得认证。


主要科学研究方向: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科研工作:

主持的基金项目包括国家级2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各1项),省级7项,校级10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文章有8篇。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妇科腹腔镜学组青年委员,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杂志编委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10 121 27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视频效果NaN
临床实用性NaN
操作规范流畅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