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年轻人骶尾部反复破溃流脓,原因竟是里面有毛

已认证的机构号 · 最后编辑于 2022-01-26 · IP 浙江浙江
5072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病例仅作经验分享交流,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或推荐
img

转自微信公众号:〈负压引流与创面修复〉


病例特点:

青年男患,臀部脓肿反复破溃流脓,多次在门诊换药室处理,未能愈合。

局部情况,如图: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美兰染色后,完整切除病灶,局部给予改良菱形皮瓣成型术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拆线后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手术医师:胡海涛、杨杰、杨飞

时间:2020年7月


这个是什么疾病?

1.骶尾部皮脂腺囊肿并感染?

2.普通软组织感染?

3.藏毛窦?

藏毛窦疾病,很多人并不认识,早期把这个当普通感染,予普通换药,长期不愈合;


什么是藏毛窦?

这个疾病是藏毛窦或藏毛囊肿(PilonidalsinusandPilonidal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disese),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img



什么原因引起藏毛窦?

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学说。

一、先天性

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确多见。

二、后天性

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证实由外倍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有炎症时则禁忌,以引流为主,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1.切除、 一期缝合: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完全缝合伤口,使 一期愈合。适用于囊肿和中线上的小型无感染的窦道,复发率0%~37%,优点是愈合时间短;

2.切除病变组织,伤口两侧皮肤与骶骨筋膜缝合:使大部伤口 一期愈合,中间一部分伤口由 肉芽组织愈合。适用于有很多窦口和窦道的病例,效果与切除 一期缝合相同,但愈合时间较长;

3.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 :适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和 一期缝合发生感染伤口切开引流的病例;

4.切除伤口开放:适用于伤口过大不能缝合和手术复发的病例。手术简单,但愈合期长,形成的瘢痕广泛,只有一薄层上皮,瘢痕容易破裂;

5.袋形缝合术:切除窦道壁表面部分上盖皮肤,用肠线或可吸收的人造缝线创口以促进愈合。用于不能切除病例或复发性藏毛窦。

6.邻近皮瓣修复:完整切除病变组织,然后皮瓣修复,成功率大于90%;


学习笔记:【原创】原创藏毛窦切除菱形皮瓣成型术(改良Limberg手术)邵万金教授----丁香园论坛

藏毛窦藏毛窦切除,也称改良Limberg手术(见手术图),成功率在90%以上,复发率低。

术前切口设计: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按设计切开: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切开,达筋膜层: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完整切除病灶: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切除病灶后: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继续游离皮瓣,然后转移,对角缝合: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对合两个角点,然后缝合筋膜层: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留置引流管,缝合皮肤: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完全愈合后:

img

仅专业人士可见



img



感谢邵万金教授的总结与分享!

img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