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痛风肾——痛风致亡的第一杀手!
什么是痛风肾呢
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痛风性肾病也称高尿酸血症肾病。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伴有尿酸(或尿酸盐)沉积于肾,引起肾结石、梗阻、间质性肾炎、急性或慢性肾衰竭为表现的肾脏疾病。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

男 女之 比为9:1,85%为中老年人。 尿酸性肾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 症和保护 肾功能 ),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 痛风的并发症有很多,而痛风首要发生的损害则是肾脏,又称之为痛风性肾病。
痛风肾有哪些临床表现 肾脏是痛风患者除关节以外最常受到侵犯的部位,事实上,如果给长年痛风的患者进行肾脏病理检查,几乎每一个患者都有肾脏损害,只是轻重的程度不同而已。然而,正因为肾脏那强大的“忍耐力”,大约只有1/3的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痛风的肾脏病变包含以下三种类型。慢性痛风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1.急性尿酸肾病
常由血和尿酸都增高引起,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化疗、癫痫持续状态、中暑、Lesch-Nyhan综合征和多个实体肿瘤自发性坏死时,表现为突发少尿或无尿,血氮质水平迅速增高。早期可有肉眼血尿及排出尿酸结石史,尿酸/尿肌酐>1.0有利于诊断。发生急性肾衰的原因是结晶堵塞集合管,亦有认为结晶压迫远端肾血管使出球动脉和肾小管旁毛细血管压力增高也是重要原因。
2.慢性痛风肾病
常因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可有轻微腰痛、水肿和高血压;尿液呈酸性,伴轻至中度蛋白尿,部分伴脓尿或菌尿,有结石者常有血尿;早期尿浓缩稀释功能或酚红排泌率下降,晚期因多数肾小球受累出现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但近年对本病是否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有争议,倾向于单纯高尿酸血症无恶化肾功能的作用,肾功能减退与病人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原有肾病和铅接触史有关。
3.尿酸性肾石症
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中肾石症发病率分别为22%和42%。结石细小者可无症状,仅在尿中见砂状鱼子样结石;较大者为黄褐色结石,视大小可引起尿路梗阻或肾绞痛。尿酸结石是放射线阴性结石。高尿酸血症常有关节病变、心血管病变、痛风石和痛风发作等肾外表现。
痛风性肾病有什么危害 约5-10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 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嗣后出现轻度浮肿和中度血压升高。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 痛风性肾病有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 研究表明,尿酸盐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无关,即轻度的关节炎病人也可有肾病变,而严重的关节炎病人不一定有肾脏异常。 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
痛风导致的肾脏病变?
我们的身体里有一对十分“吃苦耐劳”的脏器,位于我们的腰部,大约有拳头大小——那便是肾脏。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秒,它们都在默默地为我们从事着“最脏最累”的活—排泄人体产生的垃圾、毒素和多余的水分。那么痛风和肾脏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说痛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痛风肾呢?
一般来说痛风肾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病,而且进展很缓慢,常经历10~20年才发生肾衰。痛风性肾病中期患者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者管型,可出现轻度浮肿及低蛋白血症。部分病人可有血压高、腰酸、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痛风性肾病晚期的患者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最后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慢性痛风性肾病机器的高强度运转会影响使用寿命,肾脏作为人体内部的“机器”也是如此,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长期处于高水平,肾脏长时期也处于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下,内部的“零件”也容易耗损。此外,血清尿酸在过饱和状态下,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脏组织,可导致肾脏慢性的间质性炎症,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影响到肾小球的那些小血管,发生慢性肾小球肾炎。
最初,肾小管受到损害时,它的浓缩功能减退,排出尿液的比重降低,许多患者还会发觉自己晚上上厕所的次数增多了。到了肾小球也“在劫难逃”之时,会出现轻度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部分患者会发觉自己尿中的泡沫增多,有些人还会感到腰部酸痛,细心的人还会留意到自己的下肢有些水肿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会出现肾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到慢性肾衰竭。
近年来,痛风有低龄化的趋势,当突然出现或持续有至少-个关节剧痛、肿胀、患处压痛、皮肤发热、发红,建议及时就医,科学治疗,避免因痛风引发关节畸形、肾脏病变。

痛风肾如何护理
督促、检查、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完成痛风的自我检测,按要求完成尿尿酸,尿pH值、血尿酸及肾功能等的测定,以便为调整用药提供依据。 低蛋白饮食可减慢肾小管的损伤,延缓肾小球率过滤的下降,还可使尿蛋白排泄量减少,故目前多主张低蛋白饮食。早期患者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日1g/kg体重,中晚期患者以每日0.6g/kg~0.8g/kg体重为宜。摄入的蛋白质最好为动物蛋白。 防治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会使痛风或痛风性肾病加重,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所以积极治疗和预防泌尿系感染非常重要。要搞好个人卫生,尤其是妇女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有感染者应查明感染的细菌,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定期做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尿常规、血尿酸、肾功能的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积极治疗痛风,使血尿酸保持正常,尽量减少或中止痛风急性发作、防止并积极治疗泌尿道感染、有肾盂积水及泌尿系结石者应尽早予以彻底治疗。有高血压者应积极治疗高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与高热。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