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

心血管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河南河南
6760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指非 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 其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 中,位居第二。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 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 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 10%~30%,我国脑出血的 比例更高,占脑卒中的18.8%~47.6%[1-4]。

脑出血发 病凶险,发病30 d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 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5], 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6]。近年来,在 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众多进展,且国内外学者 仍在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中华医学会 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 的研究进展,参考了相关国际指南[7-9],在对中国脑 出血诊治指南(2014)[10]更新修订的基础上编写了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成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继发于 外伤的脑出血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本指南的修 订原则、推荐强度及证据等级标准遵循中华医学会 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相关共识[11]。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 并尽快送往医院。脑出血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 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碍及肢体瘫痪等。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 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 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 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与体征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脑卒中发 生的时间、症状、当时患者的活动情况、年龄及下述 情况:是否有外伤史、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糖尿 病史、冠心病史及吸烟饮酒史、用药史(是否服用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栓药)、有无药物滥 用(如可卡因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诱 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肝病等)。

2.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 估:首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 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 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常用的量表有:

(1)格拉斯 哥昏迷量表(GCS);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量表(NIHSS);

(3)脑出血评分量表[12]。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脑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是 脑CT检查是诊断早期脑出血的“金标准”。因此, 只要患者病情允许,都应该做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 断和有助于了解病因。一旦确诊脑出血,应尽快安 排转入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

1.脑出血检查:

(1)CT平扫:CT平扫可迅速、准 确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应、是否破入 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及周围脑组织受损等情况,是疑 似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3]。

(2)增强CT 和灌注CT:需要时,可做此2项检查。增强CT扫描 发现造影剂外溢的“点征”(spot sign)是提示血肿扩 大高风险的重要证据[14-16]。

(3)标准MRI:标准MRI 包括T1、T2及质子密度加权序列在慢性出血及发现 血管畸形方面优于CT[17-19]。

(4)多模式MRI:多模式 MRI 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FLAIR 和 梯度回波序列(GRE)等,其有助于提供脑出血更多 的信息,但不作为急诊检查手段。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对微出血十分敏感[17]。

2.脑血管检查:脑血管检查有助于了解导致脑 出血病变的血管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 检查包括 CT 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CT 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 (MRV)、经颅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等。

(1)CTA和MRA:两者是快速、无创性评 价颅内、外血管的可靠方法,可用于筛查可能存在

的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 病变的存在[20-21]。与CTA早期(动脉期)发现的“点 征”相比[14-16],延迟CTA 显示的“渗漏征”预示血肿 扩大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22];多时相 CTA (包括动脉晚期、静脉早期以及延迟像)也更易检出 “点征”[23]。如果血肿部位、组织水肿程度或颅内静 脉窦内异常信号提示静脉血栓形成,应该考虑行 MRV 或 CTV 检查。

(2)DS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 级分支及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畸形血 管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 因病理解剖,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

对脑出血患者应进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以了 解基本状况和排除相关系统疾病。此外,应根据患 者病情及医院条件,进行必要的专科检查明确病 因。

常规检查通常包括:(1)血常规、血糖、肝肾功 能和电解质;

(2)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3)凝 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

(4)氧饱和度。必要时应进行特殊检 查 ,如 疑 似 脑 血 管 淀 粉 样 变(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可行 APOE 基因检测。疑似毒 药物滥用时应行毒药物检查。

四、疾病诊断

1. 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 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常伴有头 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头颅 CT 或 MRI 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 病因。

2. 病因分型按 SMASH-U病因分为:血管结构性 损伤(structural vascular lesions)、药物(medication)、 CAA、系 统 性 疾 病(systemic disease)、高 血 压 (hypertension)和 未 知 原 因(undetermined)[24] 。

SMASH-U病因分类可行性强、接受度高,与脑出血 后短期、长期生存率和致死率一致相关。

3. 诊断流程:脑出血的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步 骤:

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

第二步,是否为脑出 血?行脑CT或MRI以明确诊断。

第三步,脑出血 的严重程度?可根据 GCS 或 NIHSS 等量表评估。

第四步,脑出血的分型。

推荐意见:

(1)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 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关实验 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Ⅰ 级推荐,C 级证据)。

(2)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 行 CT 或 MRI 检查以明确诊断(Ⅰ级推荐,A 级证 据)。

(3)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 神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Ⅰ级推荐,A级证据)。 CTA 和增强 CT 的“点征”(spot sign)有助于预测血 肿扩大风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 证据)。

(4)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 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CTV、增强CT、 增强 MRI、MRA、MRV、DSA、GRE-T2*或 SWI 检查, 以明确诊断(Ⅱ级推荐,B级证据)。

(5)可应用GCS 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 级证据)。

脑出血的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 数的患者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 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该进行外科 治疗。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年12月第 52 卷第12期 Chin J Neurol,December 2019, Vol. 52, No. 12

10 129 2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