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转移,治疗22个月死亡……
caiwj2001 +1 丁当患者女,52岁,农民。2016-11-16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5天”入院。(病例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
简要病史:
- 2016-11-11 当地医院胸部CT:右肺中叶内侧段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2.6*2.4cm大小,气管隆突前结节影,0.65cm。提示:1、右肺中叶结节,建议增强,2、左肺舌段陈旧性病灶,3、纵隔淋巴结增大,4、肝左叶囊性病灶。
- 2016-11-12当地医院PET/CT:1、右肺中叶MT(2.6*2.8cm,SUV10.2)伴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大(SUV4.5),2、双肺散在纤维灶,3、肝囊肿,胆囊结石,4、子宫术后缺如,5、颈胸腰椎退行性改变。
体格检查: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双侧锁骨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
既往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余个人史、既往史无特殊。
诊断:肺占位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
辅助检查:
- 2016-11-17本院胸部增强CT示:右中肺可见一大小约2.5cm×2.1cm不规则结节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分叶、索条及胸膜牵拉。纵隔4R组增大淋巴结。
- 影像诊断: 1、右中肺结节,考虑恶性肿瘤。 2、右肺胸膜下类小结节,考虑良性,建议隔期复查。 3、纵隔增大淋巴结。 4、肝小囊肿。胆囊结石。 5、腹膜后散在小淋巴结。
- 2016-11-18支气管及颅脑MRI未见异常。
- 2016-11-20右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腺癌。


2016-11-17 CT
第一次讨论:初始治疗
1、 讨论过程:
DRGS思维
临床治疗方式,如何影响DRGs分组?
肺癌根治性放疗——恶性肿瘤放射治疗z51.003,肺恶性肿瘤C34
肺癌化学治疗——恶性肿瘤化学治疗Z51.102,肺恶性肿瘤C34
肺癌靶向治疗——恶性肿瘤靶向治疗Z51.801,肺恶性肿瘤C34
肺癌外科手术治疗——肺恶性肿瘤C34;
手术编码: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清扫术
IIIA-N2 NSCLC的四种不同预后亚型-Robinson分类:


N2患者外科治疗策略:
- 国家卫健委2018年颁布《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 N2期单组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且直径<3cm或两组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没有融合,并且预期能完全切除的病例,推荐开展MDT讨论,推荐新辅助化疗+/-放疗+手术,或者手术+化疗+/-放疗的方案。
2、讨论结果
建议患者:
- 新辅助化疗+手术
- 根治性放化疗
- 手术+术后辅助治疗
3、初始治疗
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拒绝行新辅助治疗。
患者于2016-12-08在全麻下行胸腔镜右中肺癌根治术,手术及恢复过程顺利。
术后常规病理:(右中)肺结节型(瘤体2.6×2.5×2cm)低分化癌(结合特染及免疫组化,符合低分化腺癌,实性为主型),转移或浸润至(右中肺内支气管旁)0/2只、(第 2组)0/2只、(第4组)1/2只、(第7组)0/3只、(第9组)0/1只、(第11组)1/2只淋巴结伴炭末沉着。支气管切缘阴性,未见明显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
免疫组化:CK5/6(灶+)、TTF1(-)、P63(个别+)、P40(个别+)、Napsin A(-)、CK7(+)、c-Met(-)、ROS1(-)、Ki-67(+,40%)、CD56(-)、CHG-A\CgA(-)、Sy(-)。
分子检测:肿瘤样本中检测到EGFR基因Ex19 Del突变(弱阳)(ARMS) 。
病理分期:pT1N2M0 IIIA期
第二次讨论:术后辅助治疗
1、 讨论过程:



•回顾性研究表明:建议对pN2术后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放疗




2、讨论结果
建议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
3、术后辅助治疗
- 患者于2017-01-03至2017-03-07予以培美曲塞+顺铂4周期静脉化疗:培美曲塞0.88g静滴d1+顺铂43mg静滴d1-3。
- 患者于2017-03-23开始行辅助放疗:右侧肺门及右侧纵隔淋巴引流区 PTV DT50Gy/25F,周围正常组织限制剂量:双肺V20=12%,V30=20.7%,心脏V40=6.8%,脊髓最大剂量=41.5Gy。
- 2017-04-20复查胸部CT:右肺癌术后化疗后:对比2017.02.16 1、右肺术后改变。 2、右肺胸膜下类小结节,考虑良性,较前相仿;左肺少许纤维灶。左侧胸膜稍增厚。
- 患者开始进入随访。
4、 第一次复发
2017-09-01因“头晕2周”再次入院。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肢体力及感觉无殊,病理征阴性。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双侧锁骨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PS=1。
2017-09-04颅脑 MRI:左侧枕叶及小脑实质内见多发小结节灶,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强化较明显;较大者直径约2.2cm,边缘见小片状水肿影;各脑室、脑池和脑沟形态无殊,中线结构无移位。颅骨无殊。提示:左侧枕叶及小脑实质多发转移性肿瘤。
胸部+腹部增强CT、全身骨显像、颈部+锁骨上超声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右肺腺癌术后脑转移 rT0N0M1 IVb期
第三次讨论:脑转移的治疗
1、 讨论过程:





2、讨论结果
建议患者:
- 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优选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
- EGFR-TKI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
- 联合全脑放疗或SRS治疗。
3、第一次复发
- 2017-09-09起行全脑放疗:处方剂量PTV DT 30Gy/10F及脱水降颅压治疗。
- 同时予易瑞沙靶向治疗。
- 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当地医院复查脑MRI提示:脑转移瘤有所缩小。疗效SD。
4、第二次复发
2017-12-12患者因“双下肢麻木伴行动不能进行性加重1周”再次入院。
入院查体:轮椅入院,神志清,精神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下肢肌力1-2级,感觉减退。病理征阴性。PS=3。
外院胸椎MRI示:脊髓内约T12椎体水平异常强化结节,结合病史考虑转移瘤。
外院胸部CT示:两肺多发转移病灶。
外院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腺癌细胞。
外院脑脊液NGS分子检测提示EGFR Exon19突变,丰度0.04%,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
对术后标本重新进行免疫组化,结果示:ALK(+)。

诊断:右肺腺癌术后脑转移、脑膜转移、脊髓内转移、双肺转移,rT0N0M1c IVb期。
第四次讨论:脑转移的治疗
1、 讨论过程:
DRGS思维二
•患者疾病进展,发生多处转移后,如何确定合适的诊断?
初次发现脑继发恶性肿瘤。主要诊断:脑继发性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及其他继发恶性肿瘤作为次要诊断;
治疗性和诊断性操作,可以提高DRGs评分;
脑继发,脊髓继发,肺继发恶性肿瘤一直伴随。治疗作为主要诊断,本案中靶向治疗作为主要诊断,脑继发性恶性肿瘤、肺继发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作为次诊断。



2、讨论结果
建议患者:
- ALK-TKI靶向治疗;
- EGFR-TKI联合ALK-TKI双靶治疗;
- 脊髓转移瘤局部放疗。
3、第二次复发
- 自2017-12-20起予以易瑞沙+克唑替尼靶向治疗,予以相应脊髓转移瘤姑息放疗,DT30Gy/10F 。
- 服用靶向药物+放疗第五天,肌力恢复至4级,能在家属搀扶下行走,治疗第三月能独立缓慢行走。
- 患者出院后,在外院继续随诊。持续服用靶向药物。
- 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及颅脑MRI,提示肺部及颅内病灶缩小明显。疗效PR。
4、第三次复发
- 2018-07患者当地医院复查,CT提示右侧肺门、右肺近纵隔、相邻纵隔、左侧肺门内多发软组织影,肿瘤复发考虑,右肺多枚小结节,转移瘤考虑。
- 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侧下肢肌力3-4级,感觉正常。病理征阴性。PS=2。
- 诊断:右肺腺癌术后脑转移、脑膜转移、脊髓内转移、双肺转移,rT4N3M1c IVb期。
第五次讨论:再次复发的治疗
1、 讨论结果:
建议患者:耐药基因检测
2、第三次复发
患者拒绝行基因检测。于当地医院对症支持治疗,服用安罗替尼,疗效不佳。
根据随访结果,患者于2018-09因疾病进展死亡。
病史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