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群信号转导的真实世界探索
正常情况下骨髂肌从中枢神经纤维得到冲动时才发生收缩,同属骨髂肌的呼吸肌群,如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膈肌等也要接受交感副交感的神经支配,使呼吸肌群协调有序地收缩和舒张,才能维持呼吸运动规律运行。然而感染或非感染因素诱发的呼吸肌群信号转导失常,使呼吸动力的呼吸肌群收缩乏力,即产生呼吸窘迫。此时表现外呼吸肌的信号启动不了肋间外肌收缩,从而不能带动胸廓肋骨向上向外的扩展,因此不能启动肺泡弹力纤维随胸廓胸膜扩展而肺泡腔扩大,从而容纳更多气体。这时病人的胸廓下压,膈肌向上,胸腔缩小,甚至出现三凹症和肺泡塌陷,患者感到胸部憋闷压榨,呼吸频数窒息感。
当前新冠病毒危重症,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性呼吸窘迫即属上述类似情况。而目前解决呼吸窘迫多从呼吸末正压输高浓度氧,确实防止部分塌陷肺泡再次塌陷的目标实现了。可是肺外呼吸肌收缩无力的压力,加之肺泡内残留气体的压力,这双重压力不仅对肺泡不能完全进入吸和呼的转换压力点,肺泡因残气量还限制更多氧气的吸入,这同时牵连肺上部较正常肺泡不能充分排空,也会产生肺内压对心脏充分舒张的压力,这也会影响回心心房的血量,以及左室总射血量。
早在1990年实用医学杂志第6卷第四期36页有一篇文章:"肺俞穴位注射药物快速解除呼吸窘迫的体会"。此文利用中医理论,即肺俞穴与肺的内外相连,肺俞穴开窍于体表的相关论述。我从膀胱经督脉主管一身阳气的论述中受到启发,又联想督脉的范围包含西医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的走行情况,我思维中就产生了利用肺俞穴注射两种西药,想利用中医俞穴与脏器的关联作用,探索能否对解除呼吸困难有帮助。目的就是让转院的呼吸窘迫病人病情有所缓解,顺利等待救护车转到上级医院。
当我求护士长帮我试注药物时,遭拒绝。当求平时关系不错的靳大夫帮我注药仍遭拒,都怕担责任。后来我写下生死文书注药与别人无关后,靳大夫才肯帮试注。我不是呈能,因为中医早有水针穴位注药报导,中医寻求针尖有气至病所才注药(不是肺俞穴),而我设计安全的进针深度只有0.5CM,主要想观察西药对神经,血管等对肺的特殊作用。真的冥冥之中让我体验到这条路是安全和疗效快速可行的。
当10MG山莨菪硷注射液混合5MG地塞米松注射液,在我的双肺俞穴各注一半后,约10分钟左右,我首先感受到胸廓开始向无限大扩展,在当时思维里感到胸中有种能开进火车无限大的体验,呼吸非常顺畅,我想这就是呼吸窘迫急需的药效。后来靳大夫和我共试验三十多例急需解除呼吸急迫病人的肺俞注药法,均收到满意效果。之后我写出肺俞注药的体会文章。
需要交待的是没有一个病人反应有胸廓无限大的感受,多数病患注药后十多分钟,感受到从后背有一种温热的,流动的,向肺内缓慢行进的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同时,呼吸窘迫逐渐消失。少部分人说不出感受,只体现在呼吸困难的良好状态。效果持续时间不一样,有几小时的,也有一例支气管哮喘妇女,一次肺俞注药,竟然药效维持月余,再次肺俞注药,药效依然。因为通过院部特批,我在一个三期矽肺合并结核临终前单用肺俞穴注药法,竟然让病人在深昏迷中,首先神志恢复,并能在极虚弱状态下说出:"后--背--这--针--好-。"连续两天肺俞注药,竞让病人多活半年多。可惜该患在沈阳职业病医院没人采纳此法。
新冠重症肺炎所引发的呼吸窘迫,也需要快速改变呼吸肌的信号转导和呼吸肌群的呼吸动力,希望抢救呼吸窘迫现有措施均无效时,深入研究一下肺俞注药法,没准有人能为世界大疫情,探索出拯救人类的新方法。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