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究竟如何抗凝?

一抗凝治疗的适应征
1、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肺栓塞者;
2、临床高度疑诊PE等待检验性结果时(待进一步治疗者);
3、已明确诊断深静脉血栓者,无特殊禁忌可立即开始抗凝治疗;
4、溶栓后需序贯治疗者。
二抗凝的禁忌症:
1、活动性出血、凝血机制障碍、严重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有近期手术史;
2、妊娠前三个月、产前六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包积液、动脉瘤及消化道溃疡。
三常用抗凝药物:
1、普通肝素(UFH):起效迅速、作用较强,常为首选抗凝药物之一。特别是肥胖、严重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推荐普通肝素抗凝治疗。首剂负荷量为80 IU/kg(或5000 IU静推),然后以18 IU/(kg·h)速度泵入,检测APTT,根据APTT调整肝素剂量。最初24小时内每4-6小时检测一次APTT,使APTT尽快达到并维持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之后可每日测一次。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PTT检测结果的波动性,治疗初期需动态监测。
2、低分子肝素(LMWH):临床应用的便利性、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及量效关系均优于普通肝素,若无禁忌,多数患者可以安全使用。但重度肥胖、孕妇、出血高风险者、药物抗凝强度不易检测者和肾功能不全者,在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或LMWH用量增加时,出血的危险性增大,需检测抗Xa因子活性并据此调节剂量。
3、维生素K拮抗剂(VKA):
(1)华法林:常用剂量为起始5 mg口服,维持量2.5-5.0 mg/d。高龄、体弱、营养不良、慢性心力衰竭或肝脏疾病起始剂量应<5 mg。
(2)双香豆素:口服,第一日100~200 mg,次日起用维持量,每日50~100 mg。服药期间应定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手术后3天内、妊娠后期、哺乳期、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高血压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其他抗凝药物:
(1)磺达肝素:人工合成戊糖,可选择性间接抑制Xa因子从而发挥抗凝血作用。优点为起效迅速、不经肝脏代谢、不与非特异蛋白结合、生物利用度高达100%、药物动力学稳定,无需常规实验室监测,不引起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并发症,更加安全、易化治疗。目前尚无方便有效的拮抗剂,因此对进行创伤性诊断检查及有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应慎用。药物经肾脏代谢,有明显肾损伤者慎用。
(2)阿加曲班:精氨酸衍生的小分子肽,直接抑制IIa,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和数量减少,抗凝作用迅速,可应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和不能耐受肝素者。
四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时程
1、由一时性或可逆性诱发因素(服用雌激素、妊娠、临时制动、创伤和手术)导致的肺栓塞推荐抗凝时程为3个月;
2、无明显诱因的首次肺栓塞(特发性静脉血栓)建议抗凝至少3个月,3个月后评估出血和获益风险再决定是否长期抗凝治疗;
3、无出血风险且方便进行抗凝监测的患者建议长期抗凝治疗;
4、对于再次发生的无诱发因素的肺栓塞患者建议产期抗凝。
五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出血、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HIT)、骨质疏松(长期大量用肝素)、皮肤坏死(用华法林少见并发症)。
六抗凝的监测
包括:APTT(肝素);血小板计数(肝素);抗FXa活性(LMWH);INR(华法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