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Surg: Tubeless技术体系荣登外科学殿堂级杂志
2021年4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原创性研究成果荣登世界外科学领域殿堂级杂志——《Annals of Surgery》(《外科学年鉴》)

《外科学年鉴》创刊于1885年,见证和记录了大部分人类外科学进展的标志性事件。
《外科学年鉴》作为全球影响力和引用率最高的外科学杂志,其编辑与审稿人对文章质量的要求非常高,编委会只会考虑那些能够给外科学领域带来突出贡献的论文。它是外科学领域的风向标,为国际外科同道提供能够促进外科学和实践有意义的最新进展和贡献。

本次发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荣登《外科学年鉴》,标志着Tubeless这一最前沿的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得到了国际外科领域的认可与肯定。
Tubeless 技术体系的发展
自1996年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在中国率先施行肋间神经阻滞麻下麻醉针型胸腔镜微创手术。2012年,首次在J Thorac Dis. 发表了《无管化麻醉的胸外科手术》,带领Tubeless技术正式登上了世界舞台。2016年,被评为全球胸外科麻醉学年度进展4大highlights之一。
常规胸腔镜手术虽然切口微创,但是气管插管损伤与麻醉药的副效应等,易造成各系统并发症,不能达到精准麻醉的要求,还没满足现代胸外科快速康复的需求。Tubeless技术体系无需气管插管全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是切口微创,更是整体微创,加快了术后康复。
25年以来,广医一院的Tubeless技术体系在何建行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发展与完善,无论手术例数、种类、难度,均为世界领先水平。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让手术从“能不能微创”转变成了开展“更具优势的手术”。作为全球开展Tubeless技术最大体量的中心,过万例的实践与总结显示出,除了气管/隆突重建术,肺段切除术、亚肺叶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等,都是胸外科Tubeless优势手术。
在国内,广医一院曾举办过数十届Tubeless学习班与Tubeless巡讲;在国际上,广医一院也在多个国家举办Tubeless学术交流,将此技术推广至全球,造福更多患者。此次结合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高难度气管重建手术的报道,登顶外科领域殿堂级期刊,更是意味着Tubeless技术体系迈入新纪元!


(Mathisen教授与D'Amico 教授来院交流Tubeless技术)
Tubeless 简化气管手术
气管肿瘤部位特殊且难度大,被称为胸外科手术领域的一枚"王冠"。在全球能够成熟开展纯腔镜胸段气管/隆突重建手术的医疗中心并不多。
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精益求精,既能精准重建,又可快速康复。早在2015年,团队已证明了Tubeless技术能简化气管/隆突重建手术,并让医患双方均获益,该成果发表在Ann Thorac Surg.上。
五大顶尖技术会师,实现微微创!
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对于狭窄空间完成精准重建的气管肿瘤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在肺外科、食管外科的应用被证明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与中转开胸率,但是却鲜有报导被应用在气管重建手术中。
何建行教授及李树本教授出于对患者疾病快速康复的思量,经过严谨的思考,前期过万例的Tubeless病例与经验积累,产生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将我中心五大特色技术结合起来——Tubeless+达芬奇机器人+气管重建技术+裸眼3D+免疫治疗!


2020年4月10日,完成全球首例“无管化”机器人胸段气管重建手术。4月29日,完成全球首例 Tubeless RATS 次级隆突重建术,把现代机器人气管肺外科手术再次推向了高峰;
7月15日,Tubeless、机器人、裸眼 3D、免疫治疗、微微创5 大顶尖技术会师,顺利完成气管肿瘤领域最难的气管隆突重建术。
12月17日,完成Tubeless RATS左主支气管袖式重建(保留肺)术, 至此,何建行教授带领团队实现了 Tubeless 机器人气管各段重建大满贯!运用Tubeless技术,填补了现代机器人胸外科手术的空白,将现代机器人胸外科手术推到新的高度!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