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给一些本科做课题,或者本科阶段没有科研经验的烟酒僧一些实验经验

医疗行业从业者 · 发布于 2021-04-11 · 来自 Android · IP 宁夏宁夏
1406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9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这两天看到也回复了很多院子里一些小伙伴的帖子。发现很多小伙伴实验╱试验做的很不顺利,不知道怎么进行。我想分享一下我大学的时候三年实验室学习的经验吧。

我的主要方向是生物制药和新药开发,所以主要和微生物还有化学分析打交道。具体实际参数之类的我不说了,一是毕业以后很多东西不做了,有点忘了,二是有些技术涉密。做科研首先要有保密意识。

1.关于培养基。首先要知道的不是各类培养基的配方,而是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因为同一种培养基可以对其成分进行调整。例如我们那个时候的PDA就是对配方进行了调整改良,使得其适合我们的研究菌株。

2.关于技术。做科研运用的技术数不胜数,如何去使用好技术,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的目的。同时去研究学习技术的目的,很多人不愿意研究技术的目的,反而先去学习原理乱七八糟的,甚至有的人可能因为人傻钱多,练原理都不学习了,直接去上最贵最先进的技术,殊不知这样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有的时候还会延长科研周期。举个例子,流式和WB都可以测Ag,这个时候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技术。第二步就是从教科书入手,进行参数调整。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反对,会觉得应该看文献……首先你得明白一个问题,教科书上的内容之所以能上教科书是因为他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文献不是,不然杂志不会有被引次数这么一说了。文献的很多参数仅仅只针对作者的实验室条件和实验目的,而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实验室和实验目的。所以相关参数(仪器,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等等)都需要因地制宜做出调整。

3.关于操作。我很庆幸我有允许我犯错的老师。实验操作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而且这个真的是有所谓的天赋这么一说的。其实有时候男孩子心粗一点反而操作得很丝滑(犯错也很丝滑),女孩子可能心细,然后畏首畏尾,有时候划板手抖或者培养基倒的慢、不稳、量不对,在或者跑胶加样会把胶戳破、把样加的溢出来等等。讲真这一块儿真的只能自己去慢慢练,没事儿的时候自己可以无实物训练,每一次操作都去训练肌肉记忆,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承包了组里所有基础实验操作……(笑)

4.关于文献。我不知道小伙伴们给文献是怎样的定义。对我来说我首先去看他应用的技术方法(对于本硕阶段技术方法的学习还是重点,硕士有能力的可以提升科研思维)。然后就是文章的摘要部分,最后看看结论。实际上我不太会把文献当成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只能作为一个大致参考。我发现园子里很多可能刚进实验室的新手一发贴就是文献文献,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看懂文献,甚至连文献里的技术可能都一知半解,这是阅读文献的大忌。如果你刚开始学习文献,请把相关教材放在旁边,它能帮到你很多。

……差不多就这些了,再想起来再补吧。(ps.上班一年的检验狗,没念过研究生,等着过两年同等学力混个本本。以上内容只是我本科阶段科研浅谈,各路神仙饶命)

1 14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