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伏立康唑结晶?那是你不知道这些方法!
案例回顾:近日,护士小A在配制伏立康唑(汇德立康)时,输液袋中出现了大量结晶(如图)。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结晶越来越多,即使持续强烈振荡30min后仍不消失。如果给病人输注这样的液体,不仅会给病人造成伤害,还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后果不堪设想。随后护士小A将其情况报给护士长。

护士长随后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可能原因有二:1、药物溶解时间不够,未待药物完全溶解就将药液注入至输液中;2、怀疑为药物浓度过高所致,处方如下。

查看汇德立康的说明书得知配法如下:本品在静脉滴注前先使用5ml专用溶媒溶解,将5ml专用溶媒加入伏立康唑粉针剂瓶,强力振荡30秒,静置30分钟,再强力振荡30秒,确认药物粉末完全溶解,溶液澄清,无任何细小结晶。再稀释至2mg/ml后使用。显然,本条医嘱的伏立康唑浓度达到了3mg/ml,超过了2mg/ml的浓度限制。
但同时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其他厂家(如辉瑞的威凡)的伏立康唑配制后的最高浓度可以达到5mg/ml。

这引起了不少人的疑惑。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汇德立康是不含辅料的,但配备了专用溶媒,成分分别是乙醇和丙二醇;而威凡是不含专用溶媒,但其辅料中含有增溶剂磺丁-β-环糊精钠。看来,问题就出在专用溶媒和药品辅料上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伏立康唑的溶解问题。
一、怎样增加的伏立康唑的溶解性?
伏立康唑是在氟康唑的结构基础上合成的一种新型的高亲脂性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的特点。由于本品的水溶性低,水中溶解度仅为2mg/ml(pH=3)。为提高其溶解度,常用的方法有二:一是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增溶剂;二是以有机溶剂丙二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为专用溶媒对伏立康唑进行初溶后再稀释至其他液体中。
二、为什么伏立康唑不都加入增溶剂环糊精衍生物来提高其溶解度?
环糊精衍生物水溶性强,热稳定性高,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性,易于难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增溶剂、稳定剂和吸收促进剂,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药物制剂新型辅料。相对于配备专用溶媒的伏立康唑而言,可缩短溶解时长和操作步骤。但有文献指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具有肾毒性大、溶血作用强等缺点,故限制了其在注射剂中的应用。因此部分厂家采取了更安全的以有机溶剂为专用溶媒的方式来提高伏立康唑溶解度。
三、两种环糊精衍生物的区别
为改善理化及生物学性质,对环糊精的结构进行了改造,目前常用的环糊精的衍生物有羟丙基-β-环糊精和磺丁-β-环糊精钠。进口注射用伏立康唑粉针剂(威凡)处方中选用磺丁-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但由于辅料磺丁-β-环糊精在国内尚无获批的注射级别的产品,故目前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常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含材料。磺丁-β-环糊精由于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磺酸基,肾脏对其重吸收作用小,排泄加快,具有肾毒性小、水溶性好、溶血作用小等优点。与未经修饰的β-环糊精相比,其肾毒性大大减小,且磺丁-β-环糊精的溶血性远远小于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
四、伏立康唑与输液配伍稳定性比较
临床上常用的溶媒有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虽然伏立康唑说明书中标注了伏立康唑都可与以上两种输液配伍,但同时有文献指出,伏立康唑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解性更好,长时间放置析出结晶更少。故建议伏立康唑最好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如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则需要增大溶媒用量。且配制后避免剧烈摇动,立即静脉滴注以避免长时间放置析出结晶。
由于进口和国产伏立康唑,以及国产不同厂家生产的伏立康唑在解决伏立康唑水溶性低的问题上,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造成配置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下面总结各个厂家的伏立康唑配制方法(来源于药品说明书),供大家参考。

本文首发于中华护理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