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优质吸入剂赛道,健康元、恒瑞、天晴当仁不让!
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全球及我国的前五大死亡原因,以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主要发病类型。
目前对呼吸道疾病治疗的常用给药方式有吸入、口服、静脉、透皮等,其中吸入给药更能与呼吸系统的生理、组织学特点巧妙结合,优势明显,吸入制剂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哮喘、COPD的首选给药方式。
吸入制剂可以按照装置类型和药物种类分类:
● 根据装置不同分类,吸入制剂可分为:干粉吸入剂(DPI)、气雾剂(MDI)和雾化吸入溶液(NEB);
● 根据药物种类分类,吸入制剂可分为:吸入类糖皮质激素(ICS)药物、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
吸入制剂分类

(来源:高禾投资)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吸入制剂医院端口的销售额为480亿美元;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拓展至592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内吸入制剂的用药占比也在稳步上升,2019年吸入制剂在呼吸系统用药中占比33.1%,销售金额为23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1%。据业内人士推测,2023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吸入制剂市场规模将达346.7亿元。

在国内吸入制剂市场上,近80%的市场份额长期被跨国制药巨头占据,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葛兰素史克3家共计占据市场规模的70%。
2019年4月,健康元的新4类仿制药-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本品国内首仿,也是国内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呼吸吸入制剂仿制药物。至此,吸入制剂的仿制大门敞开。面对如此优质的赛道,部分本土企业已迅速锚定,加速仿制原研的替代趋势。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在研品种种类丰富,部分吸入制剂仿制药已上市。
国内各公司吸入制剂产品进度一览

(整理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先行者——健康元药业
该企业坚持以呼吸给药技术平台等特色和创新研发技术平台为突破,围绕呼吸等其他领域布局,形成较为聚焦及清晰的产品研发管线。截至2021年1月18日,公司总市值为268亿元。
目前健康元已获批上市的吸入制剂共有4个,分别是: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盐酸左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溶液,均以3/4类仿制药报产,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公司的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更是国内首个过评的吸入制剂,为吸入制剂仿制药的发展打响头炮。
此外,健康元的妥布霉素吸入溶液属于2.4类创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已完成临床研究申报生产项目2项。企业旗下在研的呼吸类产品超过二十个,在研的项目中有9个项目入选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将获得科技重大专项高端制剂类的支持。
健康元部分吸入制剂产品

创新者——恒瑞医药
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供应商,是中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截止2021年1月18日,公司总市值为5856亿元。
除优势明显的抗肿瘤领域,恒瑞医药还积极布局呼吸领域市场,管线丰富。比如说:重磅产品沙美特罗替卡松,由GSK研发并生产(商品名:舒利迭),自2000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后,销量一路攀升,至2017年舒利迭的全球销售额为56.97亿美元。
2013年,舒利迭化合物专利在国内过期,因为仿制难度超级大,国内暂无没有仿制药上市。2018年10月15日,恒瑞医药提交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其中受理号:CYHS1800339处于临床试验现场核查完毕状态,有望于2021年Q1成功上市,拿下首仿。
此外,恒瑞医药还有明星品种-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正处临床阶段,茚达特罗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格隆溴铵吸入粉雾剂等自主创新药在研发的路上,未来大有可为!
恒瑞医药四款在研吸入制剂

发力者——正大天晴
本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企业,在肝病、肿瘤、心脑血管病、骨科、消化系统、抗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截止2021年1月18日,公司总市值为1327.83亿港币,折合人民币1110.46亿元人民币。
呼吸领域是正大天晴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已获批的吸入制剂共有3个品种,分别为2006年5月获批的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天晴速乐)、2010年4月获批的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平适),与2020年2月获批的布地奈德混悬液(天晴速畅)。
其中,天晴速乐在2019年中国医疗机构终端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24.3%,同时也为后续吸入制剂奠定了良好的呼吸科销售渠道;平适在2019年PDB端的销售额为698万元,该产品垄断了国内同品种的所有销售市场;天晴速畅于去年2月获批上市,首家视同过评,2019年布地奈德国内样本医院终端销售额为14.4亿元,预计2020年销售额将达5-6亿元,值得期待。

(来源:米内数据库)
虽然吸入制剂前景甚好、潜力巨大,但其多为药械一体,处方设计、药物颗粒和吸入装置等多方面研发难度高。
● 首先吸入制剂的剂型不同,处方也不同。为达到吸入制剂的稳定性和药物成分均一性,主药和辅料的配比要求较高;
● 其次药物颗粒大小会直接影响其肺部沉积率,理想的药物颗粒径位于1-5μm,对药物颗粒大小的严格控制加大研发难度;
● 最后由于吸入制剂药械一体,需要充分考虑装置的内部结构、精密罐装工艺等,从而实现理想的药物疗效。
因此吸入制剂在多重环节的技术要求都较高,研发壁垒高,入局需谨慎。
文章转自药春秋,别忘记关注佰药云君!!!!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