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消除困难气道威胁的一种可能

发布于 2021-02-08 · 浏览 2100 · IP 辽宁辽宁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8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消除困难气道威胁的一种可能

气道管理是麻醉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目的是给患者建立持续封闭且安全稳定的人工气道,保证患者充分供氧,防止误吸,这是做好麻醉工作的基础。

困难气道——《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014版)》将其定义为“具有五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时或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的一种临床情况。”

困难气道的处理是麻醉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经常面对和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其中尤以麻醉科为最,对患者而言是可危及生命的一种紧急情况,其最主要的影响是导致患者自困难气道出现至结束这一时间段内不同程度的乏氧,而最严重的结局是导致患者直接窒息死亡。有人统计过,在麻醉相关死亡病例中约30%与困难气道处理失败有关。

不夸张地说,自1846年10月16日——现代麻醉学蹬上人类医学历史舞台起,到今天已一百七十余年,困难气道这一问题贯穿其间,而对于具体某一个麻醉医师,困难气道就像一座休眠火山,随时可能喷发,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

这里我们不要混淆气道管理和困难气道两个概念:气道管理是麻醉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步骤,而困难气道是在这一步骤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紧急情况。

为了应对困难气道,人们发明了多种工具和方法,如早期的潘龙喉镜,逆行气管插管,高频气流喷射供氧,光导管芯引导插管,喉罩,以及近些年出现的视频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甚至紧急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等。

然而,所有上面提到的技术只是为处理困难气道提供一种可能,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困难气道的威胁,因为麻醉医师能够利用的安全时段实在太短,不能保证我们是最后的赢家。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全新的气道管理流程,能够为我们争取足够多的时间,从而屏蔽掉困难气道的威胁,提高麻醉安全性呢?

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来不回避异想天开,当今人们常常提倡的跨界创新在医学领域同样具有启示作用。

“人造血液”——或许在未来一个时间段内,在上面所提出的“新气道管理流程”中担当重要使命,从而大幅度提高麻醉安全性。

“人造血液”,百度百科信息显示称氟化碳乳剂人工血液,英文名Artificial blood,是一类具有载氧能力,可暂时替代血液部分功能的液体制剂。2013年罗马尼亚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人造血液——由水、无机盐以及一种深海昆虫体内提取的蚯蚓血红蛋白合成的材料,可短时间替代血液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代谢。

限于文章主旨的原因,以上粗略地描述了的“人造血液”的概念与功能——携氧、供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短时间内代替自身血红蛋白。其研制的初衷是对于严重肺损伤患者,代替肺的氧合与二氧化碳交换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这在某种意义上与全麻困难气道患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作者本人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二十年,其间多次经历困难气道患者的处理,所幸全部有惊无险。最严重的情况下,数名麻醉医师轮换气管插管近一个小时,亦不能成功,只能面罩通气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等待意识清醒,放弃手术。然而,从中国医生平均工作年限来看,尚有至少十五年时间须面对困难气道的处理,而患者面对的就是潜在的死亡威胁。

本人也总结了目前国内麻醉界最常见的全麻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流程:麻醉诱导—面罩通气—气管插管—插管失败—面罩通气—再次插管—再次失败—面罩通气同时加深麻醉……,此时,困难气道威胁出现,限于医院等级以及软硬件条件,可预料到的处理方式及结局有以下几种:1.使用其科室具备的各种喉镜辅助插管。2.更换上级或高年资麻醉医师插管。3.插入喉罩。经上述处理后,如仍然不能成功,则放弃插管,面罩通气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此为目前最常见的好的结局。而最凶险的情况在于多次插管失败后,患者由于自身解剖原因,或经多次插管造成咽部组织水肿、血肿,使面罩或喉罩通气无效,体内储备氧逐渐耗竭,进而各项生命指征迅速恶化,此时当事麻醉医师必定手忙脚乱,失去正确判断的能力,而患者的结局指向就是——窒息死亡。

下面,本人将理想中的“新气道管理流程”描述如下:麻醉诱导—面罩通气—气管插管—插管失败—面罩通气—再次插管—再次失败—面罩通气同时静脉输入“人造血液”,此时,无论面罩通气是否有效,患者均不受乏氧威胁,麻醉医师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判断,决定下一步的处置。即使患者咽部组织严重水肿、血肿,无任何气管插管希望,甚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亦无气道条件,此时,也可以为耳鼻喉科医师争取时间,行气管切开造口术,保证患者基本的生命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该流程处置患者,并不是困难气道就不复存在,而是当困难气道出现时,已不能再对患者构成威胁,麻醉医师可以从容应对。

当然,上述的“新气道管理流程”仅仅是本人理想中的状态。受限于本人所具备的条件,无法具体实践,进而做可行性研究,故在此与各位麻醉同仁交流,敬请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00

11 6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