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发布于 2021-01-28 · 浏览 1002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11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十四五”新征程

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健康报 2021 年 1 月 19 日 星期 二(8版)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李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将“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是积极老龄观的体现,是老年人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基础。老年教育是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老年教育资源总量短缺,我国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的比例仍然很低。2015年,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的比例只有1.9%。如何打通老年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老年大学教育属性

世界上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我国的老年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干部制度改革。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此后,我国的老年教育由特殊福利性向大众普惠性转变。

随着老年人学习热情的高涨,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被很多媒体报道。我国2016年10月出台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老年教育的发展重点、推进计划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但目前现状与《规划》的要求差距较大。

另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教育供给不足供过于求的现象同时存在,这显示老年教育供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总量不足问题,也有结构失衡问题。

老年大学总量短缺,一方面是老年教育机构数量不足,更重要的还是广大老年人获得有限教育资源的机会稀缺。由于各部门和单位工作职能、权责范围的限定,以及活动场地、工作人员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大部分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完全向社会开放在短期内仍难以实现。

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大学的课程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这与老年大学应有的教育属性不符。老年大学应根据当地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增加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类课程,引导老年人进行高质量学习,提升老年大学的教育属性。

同时,应将专业性较低的休闲娱乐类课程转移到非正式的老年教育组织或平台,这样既能保持老年大学的教育定位,又能让更多老年人获得与其需求相匹配的文化教育服务。

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育部门应推动更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办老年教育课程,扩大正规老年教育供给规模。鼓励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开展学历教育,满足老年人高端学习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与城镇相比,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农村老年教育资源更加短缺,绝大部分乡村没有老年学校。未来我国应在老年教育资源均等化方面进一步发力,增加供给,满足老年人学习需要。

打造老年人学习共同体

我国老年人数量众多,加上大量有学习需求的低龄退休人员,单靠发展老年大学难以满足需求。与学校教育相比,虽然社区老年文化教育活动不够正式、规范,但可及性强,也更具灵活性和普及性,能够吸引更多老年居民参与。

根据国际上第三年龄大学的经验,可鼓励在社区发展互助形式的老年人学习共同体。如利用老年人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场所开展自主学习。

当前,上海、杭州等地已经成立了“社区学习共同体”,老年人通过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开展各种学习与文化活动。

构建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是推动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可在丰富社区老年文化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教育品质上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规划教育内容

应根据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科学规划老年教育内容。老年教育具有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功能,应建构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社会适应、人际协调、自我成长等具有老年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体系,帮助学习者在退休前后及老年期的各个阶段,学习如何处理与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关系。

教学范畴包括多个领域,每个领域可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和学习安排。如社会适应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老年期的社会生活,应包括继续参与社会生活、保护自身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人际协调教育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建立和维护重要的人际关系,应包括如何处理各类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等内容。

自我成长教育的目标是帮助老年人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应包括如何发挥潜能及应对老年期各阶段问题(特别是衰老、患病和死亡等)的学习内容。按照学习者不同的需求层次,应分别设计适合深入学习、基础学习及以休闲娱乐方式开展的教育和学习活动。

发展老年教育产业

老年教育的属性为社会公益事业,基本的老年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应由政府提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老年人整体素质提高,学习需求多元,对于教育的种类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老年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可通过发展老年教育产业弥补公共事业的不足。

伴随社会进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一些企业加大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参与政府项目以及独立承办老年教育项目。政府应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主要负责政策制订和监督管理,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服务。

由于我国老年教育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国家层面尚无明确的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力量参与和开办老年大学缺乏政策支持,也没有规范和相应的标准,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目前可参照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制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财政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场所设施优惠政策等,促进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等积极参与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02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