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氨基酸与维生素的用法。

发布于 2020-10-09 · 浏览 6274 · 来自 iOS · IP 广西广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碳水化合物

①碳、氢、氧、氮。

②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含有机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生物的遗传现象,都涉及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变。

 

蛋白质

碳氢氧组合成碳水化合物之配合:P(磷)S(硫)Fe(铁)Zn(锌)Cu(铜)B(硼)Mn(锰)I(碘)Mo(钼) 碳50% 氢7% 氧23% 氮16% 硫0~3% 其他微量。 

蛋白质分五大类:

酶蛋白:人体有数千种酶,酶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的作用


运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白蛋白。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味觉、视觉和记忆)


抗体的免疫

有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干扰素等。七天更新一次。当蛋白质充足时,这个部队就很强,在需要时,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



激素的调节

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生长激素是由191个氨基酸分子合成(与生长素无关)。


胶原蛋白

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在大脑脑细胞中,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

脂肪酸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 人体内的脂类,分成两部分,即:脂肪与类脂。

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①饱和脂肪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的主要原因,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②单不饱和脂肪酸: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植物油酸、反式油酸(动物少量和元素产出)、蓖麻油酸、芥酸

压制饱和脂肪酸。)


③多不饱和脂肪酸:是由寒冷地区的水生浮游植物合成,以食此类植物为生的深海鱼类(野鳕鱼、鲱鱼、 鲑鱼等)的内脏中富含该类脂肪酸。1、亚油酸

2、花生四烯酸、

血管清道夫。


类脂则是

鞘糖脂:脑苷脂类。

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糖 

糖类物质是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碳水化合物。

可概括为营养、解毒、强心、利尿。

分:单糖、低聚糖、多糖、结合糖。


无机盐(磷酸)

(钠、钙、镁、磷、铁、碘、锌、酮)锰、硒、硌、锡、硅、氟、钾、硫)


 营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人体细胞平衡 氨基酸和维生素      

        铁元素

组成血红蛋白


        硒元素

可发挥抗氧化作用,是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


       酮元素

体是脂代谢,对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低下或是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储备(如糖原)耗竭情况下作出做出的一种反应,主要功能为辅助造血,即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铜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催化剂,也是多种酶的活性组成。

        

         钙元素

是人类骨、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也是神经传递、肌肉收缩、血液凝结、激素释放和乳汁分泌等所必需的元素。


       氟元素

在正常成年人体中约含2克~3克,人体含氟约2.6g,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中[4] ,在这两者中积存了约90%的氟,血液中每毫升含有0.04微克~0.4微克。人体所需的氟主要来自饮用水。人体每日摄入量4mg以上会造成中毒,损害健康。


        锌元素

锌在人体内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维生素的利用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参与构成辅酶,是含锌金属酶和锌脂蛋白的组织成分,故许多辅酶含锌元素。这些辅酶参与多种物质代谢,在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和抗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铬元素

它是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血糖的重要元素。主要分布于骨骼、皮肤、肾上腺、大脑和肌肉之中。

    碘元素

①促进生物氧化,甲状腺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调节能量转换。

②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③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等。

④调节水盐代谢,甲状腺素可促进组织中水盐进入血液并从肾脏排出,缺乏时可引起组织内水盐潴留,在组织间隙出现含有大量粘蛋白的组织液,发生粘液性水肿。

⑤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甲状腺素可促进烟酸的吸收利用,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过程及核黄素合成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

⑥增强酶的活力,甲状腺素能活化体内100多种酶,如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碱性磷酸酶等,在物质代谢中起作用。

⑦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素促进骨骼的发育和蛋白质合成,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


         铅元素

铅90%储存在骨骼,10%随血液循环流动而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影响血红细胞和脑、肾、神经系统功能。

        钴元素

维生素b12 。刺激骨髓造血。


        钼元素

在人体内总量约为9mg,肝、肾中含量最高。 


        锗元素

①活化生物电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及预防身体的不适感。

②保护红血球,抵抗外来射线的袭击,使之不受损害

代谢、免疫力恢复并提高身体的自然治愈力

.抗肿瘤,抗炎症,抗病毒

而且,锗金属能由少量的能源(体温)即能起作用,这个特性使其能通过与人体的接触而起到保健作用 。



         锰元素

激素、雄雌激素。


        硼元素

①硼普遍存在于蔬果中,是维持骨的健康和钙、磷、镁正常代谢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②硼的缺乏会加重维生素D的缺乏;另一方面,硼也有助于提高男性睾丸甾酮分泌量,强化肌肉,是运动员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硼还有改善脑功能,提高反应能力的作用。


          镍元素

①体外实验显示了镍硫胺素焦磷酸(辅羧酶)、磷酸吡哆醛、卟啉、蛋白质和肽的亲和力,并证明镍也与RNA和DNA结合。

②镍缺乏时肝内6种脱氢酶减少,包括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这些酶参与生成NADH、无氧糖酵解、三羧循环和由氨基酸释放氮。而且镍缺乏时显示肝细胞和线粒体结构有变化,特别是内网质不规整,线粒体氧化功能降低。

③贫血病人血镍含量减少,而且铁吸收减少,镍有刺激造血功能的作用,人和动物补充镍后红细胞、血红素及白细胞增加。

生理需要:由于膳食中每日摄入镍70~260μg/d,人的需要量是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推算的,可能需要量为25~35μg/d


         硅元素

硅在结缔组织、软骨形成中硅是必需的,硅能将粘多糖互相连结,并将粘多糖结合到蛋白质上,形成纤维性结构,从而增加结缔组织的弹性和强度,维持结构的完整性;硅参与骨的钙化作用,在钙化初始阶段起作用,食物中的硅能增加钙化的速度,尤其当钙摄入量低时效果更为明显;胶原中氨基酸约21%为羟脯氨酸,脯氨酰羟化酶使脯氨酸羟基化,此酶显示最大活力时需要硅;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胶原分析。


         钒元素

①钒调节(Nak)-ATP酶、调节磷酰转移酶、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类的辅因子,与体内激素,蛋白质,脂类代谢关系密切。可抑制年幼大鼠肝脏合成胆固醇。可能存在以下作用:防止因过热而疲劳和中暑。②促进骨骼及牙齿生长。③协助脂肪代谢的正常化。④预防心脏病突发。⑤协助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作。


        锡元素

其主要的生理功能表现在抗肿瘤方面。因为锡在人体的胸腺中能够产生抗肿瘤的锡化合物,抑制癌细胞的生成。(中医)以肺气抗癌。


       镁元素

①镁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浓集于线粒体中,仅次于钾和磷,在细胞外液仅次于钠和钙居第三位,是体内多种细胞基本生化反应的必需物质。正常成人身体总镁含量约25g,其中60%~65%存在于骨、齿,27%分布于软组织。镁主要分布于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镁不超过1%。在钙、维生素C、磷、钠、钾等的代谢上,镁是必要的物质,在神经肌肉的机能正常运作、血糖转化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②能抑制钾、钙通道。镁、钙、钾离子协同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血中镁过低或钙过低,兴奋性均增高;反之则有镇静作用


        钠元素

①钠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参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

②维持体内酸和碱的平衡。

③是胰液、胆汁、汗和泪水的组成成分。

④钠对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的生产和利用、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谢都有关系,此外,糖代谢、氧的利用也需有钠的参与。

⑤维持血压正常。

⑥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钾元素

钾可以调节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和体液的酸碱平衡,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助于维持神经健康、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预防中风,并协助肌肉正常收缩。在摄入高钠而导致高血压时,钾具有降血压作用。

参与糖、蛋白质和能量代谢:糖原合成时,需要钾与之一同进入细胞,糖原分解时,钾又从细胞内释出。蛋白质合成时每克氮约需钾3mmol,分解时,则释出钾。ATP形成时亦需要钾。


         氯元素

①氯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中所必需的,也是胃液的一种必需成分。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形式存在,最普通形式是食盐。氯在人体含量平均为1.17g/kg,总量约为82~100g,占体重的0.15%,广泛分布于全身。主要一氯离子形式与钠、钾化合存在。其中氯化钾主要在细胞内液,而氯化钠主要在细胞外液中。②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③氯离子与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二者约占总离子数的80%左右,调节与控制着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④参与血液CO二价离子运输。

⑤氯离子还参与胃液中胃酸形成,胃酸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食物消化;刺激肝脏功能,促使肝中代谢废物排出;氯还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作用等。

磷元素

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磷还是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没有磷时,烟酸(又称为维生素B3)不能被吸收;磷的正常机能需要维生素D(维生素食品)和钙(钙食品)来维持。


       氨基酸

在人体内通过代谢可以发挥下列一些作用:①合成组织蛋白质;②变成酸、激素、抗体、肌酸等含氨物质;③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产生能量。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蛋氨酸

(甲硫氨酸)合成体内半胱氨酸和谷胱苷肽合成。

       色氨酸

①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

②抗氧化剂人体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前体


       脯氨酸

(吡咯烷酮羧酸)脯氨酸是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

复方氨基酸大输液原料之一。用于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症、严重胃肠道疾病,烫伤及外科手术后的蛋白质补充。无明显毒副作用

        丙氨酸

L-丙氨酸是合成VB6的重要原料,是营养剂《补精氨基酸营养输液》的组分之一。

半胱氨酸主要用于肝脏药,解毒药,祛痰药等医药品。

半胱氨酸及其衍生物可用于肝脏中毒解毒、解热镇痛、溃疡治疗、疲劳恢复、输液及综合氨基酸制剂等,特别用于祛痰;治疗支气管炎和化痰作用。

以L-丙氨酸为主要成分的《氨基酸注射液—800》,主治肝、脑病,并促使肝昏迷患者迅速苏醒,同时也是一种利尿的良药。


     苯丙氨酸

在体内大部分经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作用氧化成酪氨酸,并与酪氨酸一起合成重要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参与机体糖代谢和脂肪代谢。

(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作用于糖、脂①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一起合作修复肌肉,控制血糖,并给身体组织提供能量。它还提高生长激素。②骨骼,皮肤,以及受损肌肉组织的愈合。


   (极性中性氨基酸)


       半胱氨酸

是一种氨基酸类解毒药


       天冬酰胺

为降血压, 扩张支气管(平喘), 抗消化性溃疡及胃功能障碍

甘氨酸

内源性抗氧化剂还原性谷胱甘肽的组成氨基酸,机体发生严重应激时常外源补充,有时也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谷氨酰胺

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及胃酸过多,也用于改善脑功能。

     

     苏氨酸

用于平衡氨基酸,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沉积

可消除因赖氨酸过量造成的体重下降,减轻色氨酸或蛋氨酸过量引起的生长抑制; 吸收进入体内后可转变为其它氨基酸,特别是在饲料氨基酸不平衡时更为明显。


天冬酰胺

适用症状为降血压, 扩张支气管(平喘), 抗消化性溃疡及胃功能障碍。

      

   丝氨酸

丝氨酸在脂肪和脂肪酸的新陈代谢及肌肉的生长中发挥着作用,在细胞膜的制造加工、肌肉组织和包围神经细胞的鞘的合成中都发挥着作用。主要用于复方氨基酸制剂中,用于补充氨基酸。D-丝氨酸同时也是重要的神经递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是其重要的内源性配体,两者在中枢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酪氨酸

①促进肾上腺、脑垂体和甲状腺正常发挥功能。

②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并产生可抑制食欲的去甲肾上腺素。

③有助于控制抗药性精神抑郁及焦躁症。



(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

普遍存在于生物合成作用中。它是生物体内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前体。它可作为K+、Mg2+离子的载体向心肌输送电解质,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氧消耗,在冠状动脉循环障碍缺氧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它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的量,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


      谷氨酸

又称麸氨酸

功效:碳氮营养参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碱性氨基酸)

       赖氨酸

天冬氨酸途径_α-氨基己二酸途径合成赖氨酸。①赖氨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中,谷类食物中赖氨酸含量很低。②赖氨酸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促进脂肪氧化、缓解焦虑情绪。


     精氨酸

人体内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尿素的形成,使人体内产生的氨经鸟氨酸循环转变成无毒的尿素,由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氨浓度。本品有较高浓度的氢离子,有助于纠正肝性脑病时的酸碱平衡。与组氨酸,赖氨酸共同为碱性氨基酸



       组氨酸

①儿童②尿毒症。③激胃蛋白酶与胃酸。



维生素神经体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十三种维生素


      维生素A

①A1视黄醇。②维生素A2:3-脱氢视黄醇,其生理活性为维生素A1的40%。


      维生素B

参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维生素B1是硫胺素作用:抗脚气病维生素、抗神经炎素。


维生素B2(核黄素)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和脂肪的代谢有关,可提高肌体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皮肤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保护皮肤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

2、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是肌体组织代谢和修复的必须营养素,如强化肝功能、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


维生素B3:(又称维生素PP:尼克酸或烟酸、抗癞皮病维生素)

1,刺激中枢神经性呼吸及循环系统衰竭

2,用于异烟肼、烟酰胺、尼可刹及烟酸肌醇酯等的生产


维生素B4(腺嘌呤)是组成DNA和RNA的重要成分能促进白细胞增生,使白细胞数目增多。


维生素B5:(泛酸)

1、由α-酮异戊酸和L-天冬氨酸两种物质经过四步酶促反应生成

2、脂肪酸合成类固醇所必需的物质;也可参与类固醇紫质、褪黑激素和亚铁血红素的合成;还是体内柠檬酸循环、胆碱乙酰化、合成抗体等代谢所必需的中间物



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醇、抗皮炎维生素):1、参与氨基酸代谢。

2、制剂防治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


⑤维生素b7:(又称维生素H、辅酶R)

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发育和正常人体机能健康必要的营养素。


维生素B8,(肌醇)

1、是一种环己烷的六醇

2、作为一种促脂剂,能加速脂肪的分解,防止脂肪的异常或过度积累,并增加脂肪在体内的利用率


维生素B9(生产:叶酸、又称抗贫血因子、VBe、蝶酰谷氨酸)最初由肝脏分离出来,后来发现植物的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故名为叶酸。


维生素B10通常为叶酸和其他维生素B的混合物,也被称为维生素R。

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和肌肉的健康,增进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


维生素B11素

与B12的缺乏将影响胸腺嘧啶、嘌呤等的合成,引起DNA合成障碍。最终导致红细胞的细胞核不成熟,生成无效性红细胞,这就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钴胺素)

1、制造内源因子。

2、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使肌体造血机能处于正常状态,预防恶性贫血;维护神经系统健康


维生素B13 :乳清酸(4-羟基尿嘧啶)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作用和其它新功能。



维生素B14(甜菜碱)

维生素B10和维生素B11的混合物


维生素B15 (泛配子酸 潘氨酸维生素B15)

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

    非维生素族

维生素B16 (N-二甲基甘氨酸)


维生素B17 苦杏仁苷 或被称为扁桃苷、苦杏仁甙

 中医:清热化痰。


维生素B22 被称为是芦荟提取物中的一种成分

中医:泄下清肝明目。


复合维生素b

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钙



       维生素C

      (坏血酸)

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坚固结缔组织;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维生素D

(D1)乃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与D2

调节钙、磷代谢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维生素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4是维生素D的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血液中钙磷的浓度,有利于新骨的生成和钙化,调节钙磷平衡等。除维生素D4外,维生素D还有D2,D3,D5,其中D2,D3,活性最高。


       维生素E

(雌雄激素)苯环上的酚羟基被乙酰化, 酯水解为酚羟基后为生育酚。


       维生素K

(凝血维生素)肝脏合成原酶(因子B)的必需物质,并参与凝血因子VII,IX和X的合成,维持动物的血液凝固生理过程。缺乏维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

K1:(叶绿基甲萘醌)

①促进血凝;

②促进肝脏中凝血酶原的合成;

③增加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


K2:①天然存在的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侧链上含有7个异戊二烯单元

②用于骨质疏松症、改善动脉钙化、治疗帕金森氏症


K3:(甲萘醌)用于儿科出血。


K4: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体内维生素 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减少。


K3和K4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H

又称生物素、辅酶R,是水溶性维生素,也属于维生素B族,B7。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发育和正常人体机能健康必要的营养素。


      维生素P

是由柑桔属生物类黄酮、芸香素和橙皮素构成的。在复合维生素C中都含有维生素P,具有水溶性。它能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的效果。能增强毛细血管壁,防止瘀伤



      维生素PP

参考维生素B3


    维生素M

参考维生素b9


     维生素T

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因为有这种作用,维生素T对贫血症和血友病的预防是很重要。


      维生素U

(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这类维生素除碳、氢氧元素外,有的还含有氮硫等元素。与脂溶性维生素不同,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储存较少,从肠道吸收后进入人体的多余的水溶性维生素大多从尿中排出。  


   复合维生素素

每粒含维生素A2500单位、维生素D800单位、维生素B10.5毫克、维生素B20.5毫克、维生素C30毫克、烟酰胺3毫克。    

  

img

最后编辑于 2020-10-09 · 浏览 6274

回复1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