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腹腔镜联合---宫腔镜子宫疤痕憩室电凝+腹腔镜下附件囊肿切除+子宫肌瘤剔除术
病例特点:
(1)患者,45岁, 女性
(2)病史:因为“腹痛6年,检查发现附件包块6年”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LMP2020-08-15。自2006年剖宫产后经期延长,10-12/25-27天,量多,偶尔有痛经,6年前因腹痛就诊,彩超检查发现附件包块,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近年来发现包块较前增长,要求手术治疗收入院。自发病来无眼花乏力,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进行性消瘦,无异常阴道排出物。饮食睡眠均可,二便正常。
(3)体格检查:体温36.4℃ 脉搏78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17/83 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畅,分泌物少,无异味,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如孕2月大小,表面光滑,规则,活动度好,无压痛。右侧附件区触及一包块约5*4cm,有压痛,左侧未及明显包块,有压痛。
(4)辅助检查:经阴道探查:子宫体增大,形态失常,肌层回声不均匀,内探及多枚低回声结节及团块,较大约3.3cmx2.8cm,位于后壁,界清,周边及内部均示彩色血流;内膜共厚约1.13cm,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侧卵巢大小正常,右侧卵巢显示不清,右侧附件区探及大小约8.1cmx4.7cmx3.1cm无回声,界清,内示光带分隔。盆腔未见明显积液声像。子宫前壁下段相当于剖宫产切口处可见液性暗区,大小约1.2cmx1.1cm,与宫腔相通,肌层最薄处厚约0.26cm。子宫多发肌瘤右侧附件区囊性包块子宫切口处憩室形成考虑 请结合临床 。
入院诊断:1.盆腔包块 2.慢性盆腔痛 3.疤痕子宫 4.子宫肌瘤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右侧卵巢囊肿剥除+右侧输卵管部分切除+宫腔镜检查+子宫疤痕憩室电凝术”术中见:探宫腔9cm,用20%甘露醇作膨宫液行宫腔镜检查术,见宫腔形态规则,无异常增生,内膜不多,宫壁无充血,两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子宫下段见疤痕憩室约3*1*0.3cm,表面可见内膜组织,予以电凝,宫颈管形态正常,膨宫液出入平衡。
将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碘伏常规消毒下腹部手术野的皮肤,铺巾单,取脐上缘1cm切口,气腹针穿刺成功后,充CO2气体,使腹内压达12-13mmHg,置镜探查,见腹腔及盆腔无明显粘连,予以分别与麦氏点及反麦氏点、脐左6cm处分别取1.0、0.5cm,1.5cm,乔卡后置钳探查:子宫增大,前壁见两个肌瘤样突起融合在一起,约4*5cm,后壁有一肌瘤样突起约4*4cm,左侧附件正常、左卵巢3*2*1cm,右输卵管系膜囊肿约5*5cm,右卵巢5*4*3cm,囊性、内含透明液体。诊断为1.多发性子宫肌瘤 2.右侧卵巢囊肿 3.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应患者要求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右侧卵巢囊肿剥除+右侧输卵管部分切除。用电钩在囊肿无血管区电凝0.5cm卵巢皮质,用两把血管钳钝性分离将囊肿剥离。术中见囊肿内含清亮液体。予以常规囊肿剔除术。检查卵巢无活动性出血。0/3可吸收线缝合卵巢创面。沿右侧输卵管系膜电凝切除右侧输卵管。
用垂体后叶素6IU+生理盐水100ml注射于子宫前壁肌瘤的包膜内,用单极电钩纵(梭形切肌瘤表面的子宫肌层至肌瘤包膜,钝性加锐性将肌瘤剔除。0/2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创面,充分止血。同法剥除后壁的肌瘤,用子宫旋切器将瘤体取出,见子宫肌瘤无明显变性,吸净盆腔积血, 检查无出血,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用欣可聆防粘连。放尽CO2气体,1号丝线缝合腹壁切口。
术中麻醉好,出血少,手术顺利。安返病房。切除物均送病理检查。
具体录像如下:

思考: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缝合开始尾线要留长一点,预防缝合到最后---针尾巴的线太短,用持针器不容易绕线打结。可以用开始的尾线绕线打结。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