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自学备考心得
【原创不易,申请加精】
一、缘起
本人国内某985高校五年制+跨校三年制专业硕士毕业, 然后申请到澳大利亚读博士。留学第一年认识了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临床本科背景的朋友,她课余时间特别辛苦的在备考AMC,在她的安利下萌生了要考澳大利亚医师执照的念头,当时计划的很美好,要读书期间把笔试搞定,然后毕业了再考技能考试,但是现实是对科研不够有悟性的我需要全心全意的把精力投入到当下的主业,考试就一直被拖延着。只是按部就班的把学历认证了。 2019年提交博士论文之后,我开始全身心备考。
于2019年6月中旬开始正式复习MCQ, 本计划2020年3月考试, 由于COVID-19 疫情影响,考试被推迟到7月中旬,八月得到了顺利通过的好消息,非常开心,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备考历程。
二、 复习
在开始复习前在丁香园读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帖子(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39536189?keywords=%E6%BE%B3%E6%B4%B2),然后私信她加为好友,通过她认识了更多的考友,也跟另外一个刚通过笔试的俄罗斯同事取了取经,这些朋友一共推荐我加入了三个facebook备考小组。在facebook上也读了很多成功的帖子,自己心里大致有个计划。
复习资料:
J Murtagh 6th edition;
MCQ handbook
Red Book
Blue book
first aid for the usmle step 2 CK tenth edition
USMLE Step 2 Secrets 3rd edition
USMLE'"'MEDICAL ETHICS: THE 100 CASES YOU ARE MOST LIKELY TO SEEON THE EXAM
Mina notes
3 Question bank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for a lot of topics
https://www.google.com/ for a lot of topics
https://www.rch.org.au/clinicalguide/ for paediatrics topics
https://www.drugs.com/ for drug information
https://www.webmd.com/interaction-checker/default.htm for drug interaction
https://www.thewomens.org.au/health-professionals/clinical-resources/clinical-guidelines-gps for ob and gynae topics
第一步:
我刷了一下MCQ handbook第三部分的各个系统,在看这些题的同时在Facebook上按照关键词搜索同一topic的recall,自己有把握的就简单答一答,自己没把握的就大概查一下资料,我会用Wikipedia, JM6, Red Book, RCH guideline, Royal women’s hospital guideline, 还有就是google topic + guideline 之类的,总之都是免费的资料
因为我需要了解这个疾病的所有内容,但是只是了解,我没有花费大量精力去强记,因为我学到一点,就是不要看精,要看广看多次。我知道以后我还会碰到这个topic
就这样大概把各个系统看完之后,我对考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我的神经系统和精神病尤其比较弱。 刷完系统我就精看了其他150道题。 Handbook算完了。后边接着也看了blue book,对很过时的一本书。把错题整理到了笔记中,方便以后复习。
第二步:
我还是以Facebook recall为主,这次是按月刷,这段时间,我跟两个考友讨论过几次recall,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我们的讨论就短暂结束了。刷recall的时候我会参考其他人的留言,大多数我是认可的,但我也有自己轴的时候,会查很久资料,然后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大概整理了5-6个月的recall。但是我不是每一道都会认认真真的找答案,因为有的时候确实花费太多时间了, 而且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全,所以难解,我适当的会放弃一些题目。后来群里一些考友说recall的重复题目比较少,还是要系统学习知识,我发现我自己其实并没有系统的学习topic。于是改变策略。
第三步
我主要读John Murtagh了,重点章节差不多是逐字逐句读,这时候会刻意记忆了,之前刷题考过哪些点也会留意了,做的笔记不多,因为有点耗时间,但是我采纳一个别人的建议用word做了一个各个系统topic的目录,方便以后查找。大概读了一段时间,开始认为自己有些把握了。也在Facebook小组里搜到了 一个比较推广的mina note,对内科,外科覆盖还比较全,但因为这个note是很久前做的,我自己会辩证的看待,自己做了一些补充。
读书的时候开始做题库了, 第一个用的是question bank A, 当时没有特别的记录自己的正确率,印象中不是很好,那时候距离我开始复习也差不多四个月了,本来打算
报11月的考试,心里没底,于是就把考试日期拖延了。在这拖延的时间里,我就看自己的错题,看mina note,看John Murtagh,看RCH guideline,也刷群里每天新出的recall. 也在自己的网盘里搜到了USMLE Step 2 Secrets, 觉得总结的也很好,读了一遍。因为ethics也是弱点,也读了THE 100 CASES YOU ARE MOST LIKELY TO SEEON THE EXAM.
最后阶段
本来第一次报考了2020年3月的考试,因为疫情,考试一再推迟,我就又多出了一些时间,最后我又做了两个题库, B题库给的解释很到位,当时我做题正确率也就50%多一点,对考试还是不太有利的。做题的时候就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因为它给出的参考资料有些是付费的,我平时接触不到。但B题库的缺点是topic不够广,有的topic会反复考,感觉有点不必要。 C 题库topic范围很广,我的整体正确率在64%,可能跟一些题目偏简单有关。 C题库的另一个优点是给题的难易程度做了区别。 而且在youtube有专门频道对很多疾病进行讲解,比较直接易懂,对我很有帮助。但是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他的最早的视频是7年前上传的,其他一些视频也比较旧,可能没有及时跟新。像最近几年比较重要的更新就是cervical screening 取消了pap smear test ,改为五年一次的HPV test,这个需要考虑在内。
考试的时候隐约刷到了题库里的类似的题,当时还有些小兴奋。
四、考前及考试当天一些小tip
我考试预约的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因为平时十二点是我最困的时候,然后我肯定需要让自己当天能够有比较好的状态,于是考前十天我开始训练自己从十二点开始专注学习三个半小时。我十一点多左右吃玩早午饭,然后在稍微休息一下脑子,然后关掉手机,不喝水,不进食,刷三小时题库,或者复习一下自己的笔记。这样到考场当天状态还不错。
考试当天,我十点左右到了考场附近,是悉尼市区的考场,然后去附近的新州图书馆休息了一个小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十一点左右简单吃了点饭,然后就去考场了。考试的节奏跟我提前计划的基本一致,一个小时做50题,最后还有40分钟时间检查flag 的题。有一个点大家需要记住,最后30道题一定是计入总分的题,所以一定保证把题做到底,然后有时间多检查一下后30道题。
五、后续
大家可以发现我的备考其实并没有一个完备的计划,一直在改变,这些步骤也会穿插进行。 但是我比较重视的是明白自己的弱项,比如皮肤,眼科,神经和精神病,然后多花精力。我自认为我的基础还行,比如医学词汇不算是一个大的障碍,比如我的英语阅读速度很快等等,所以可能有点投机主义,觉得把重要的考点熟悉熟悉,应该没问题。但是这个考试确实需要一个扎实的医学功底。我的理论知识学习,recall和题库的精力占比大概40%,40%和20%吧,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同步进行的。我平时比较常用的技巧就是不断运用control+F + key word 来快速定位我需要的信息,不管我在看网页或者word或者PDF文档,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这个考试不需要我们知道每一个细节,所以有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但是我觉得起码要做到广泛阅读很多topic,然后考试的时候及时遇到不那么熟悉的题目,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本能判断,也能解答很多问题。最起码我当时考试我flag了差不多一半的题。但是最后我也通过了。
预祝大家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