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在新西兰如何选家庭医生 (六)

发布于 2020-08-08 · 浏览 4222 · IP 新西兰新西兰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28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新西兰如何选家庭医生 (六)

 

价位/性价比

 

再次感谢各位衣食父母对《如何选家医》系列的关心。咱们其他闲言少叙,直奔主题。

 

新西兰家医领域价位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每见医生一次诊费$18-19,叫VLCA(Very Low Cost Access),就是低诊费的意思。另外一种就是诊费不低的诊所,不同的区域定价不同。VLCA每个地区有一定的数量,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叫DHB(District Health Board)定的,据说未来不会再增加了。非VLCA诊所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经销原则上要么走量,讲究薄利多销,要么重质,讲究品牌质量。无论走哪条路线都期待有一天能量价齐升,这需要个过程。VLCA基本上属于走量,因为诊费低,Enrol的人每天看医生排队的人都会多,所以预约看医生或者在接待室等待的时间都会比较长,医生平均分配给每一位患者的时间会短些。大多数人看医生内心都期望和医生多问几句,时间不免要加长,为了公平也为了加快进度有些VLCA诊所不得不设立每次看医生不许问超过两个方面的问题的规定。非VLCA属于不太容易走量的类型,诊费相对高些,Enrol人数和每天看医生的人数少一些,等待看诊的时间会相对短些,医生能和患者多聊几句,大多数非VLCA不会太限制患者问问题的数量。


在这多说一点,请注意VLCA是诊费低,没说别的项目不收费也没说别的项目收费低。建议大家打听各个诊所的诊费时多问一句,除了诊费,在涉及到其他事情时有没有额外费用,比如说,有的诊所第一次看医生需要时间较长,需要收一倍半或者双倍的诊费;有的诊所对转专科医生的转诊信(Referral Letter)额外收费;对工收局医疗补助(WINZ medical certificate)额外收费;对意外伤害局医疗补助(ACC medical certificate)额外收费;或者任何额外文字工作都另收费用。总之一句话,没有任何一家诊所的收费是和其他诊所一模一样的,多打听打听没坏处。


古人云,只讲钱不讲质量,不是骗子就是流氓。 古人又云,一分钱一分货。对任何商品或者服务而言,成本和质量已经决定了价格了。个人建议,无论您去哪种诊所,请选择您心中认为最能为您个人认真负责的GP。如果需要经常看医生而且很在意诊费,比如说每月一次,最好去VLCA,费用会少一些。如果不需要经常看医生,比如每三个月一次甚至更长时间间隔,不妨选择服务方面好的诊所。身体是自己的,对自己好一点总是没错的。


很多人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很高,既保看家庭医生又保看专科医生,比如留学生,照顾小留学生的家长,还有些新西兰当地人等等。说点关乎这个群体切身利益的事,如果费用方面大部分或者百分之百报销,个人认为这类群体的医疗保障比很多新西兰本地人好。这个群体可能又是看医生比例最少的群体,其实就是在给保险公司送钱。建议属于这类群体的人士去高端家医诊所,或者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在谁家能尽快看医生就去谁家。没必要也不值得死等排队,等待看医生的过程不是排队抢最新款手机或者奢饰品大减价,是在用时间煎熬自己的身体和心灵,所以这种耗时排队捡不到什么便宜。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学习游戏工作旅游交友因为排队一样没玩着。

 

至于各家家医诊所收费如何,服务如何,咱只是家医界的一名小学生,没权利评说各家上仙大神。还是请各位衣食父母慢慢品尝,萝卜白菜,牛羊海鲜,爱谁谁(请读shei),时间长了您就砸吧出味儿来了。

 

说别人不如锤自己,本人吴晓飞医生,就职于Royal Oak Family Health,一直处于努力打怪升级中(研究业务+提高服务)。Royal Oak Family Health不属于VLCA,有社区服务卡 CSC(Community Service Card)的人可以按照VLCA的标准付诊费。我们无论第一次还是第N次看医生,诊费都一样。在前面列举的各种医疗文书工作方面没有任何附加费用。我们的原则是无论付费高低,保证一视同仁,费用透明,服务到位。还是那句话,只要您高兴,我们咋地都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222

回复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