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人社部教育部发布职称改革意见:克服唯项目等倾向;唯公平合理,要公示监督。
“破五唯”,人社部教育部发布高校职称改革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07/t20200725_1740251.shtml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日前起草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拟提出,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唯项目等倾向。不简单把**、专利、承担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国内科研项目、帽子、高分***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了吗?答案显而易见:没有。
大量科研项目就是利益分配,公关和造假所得,怎么可能有实际成果?
为了帽子的科研能不急功近利能不造假吗?帽子们带头学术造假不严肃处理,那么就不要谴责普通人学术造假!图片打假很低级,造假高手与蓄意造假不会范这种错误,到了划定时间界限,要求提供原始记录和数据可重复性的时刻了,继续造假者严惩不贷!
各种新材料和分子生物类高分***造假太普遍,造假者反而凭借高分***获得进入学术圈的门票和如鱼得水,这种逆淘汰导致学术圈生态加速恶化。
学术评价项目、帽子、**、学历和资历都不能唯。唯公平合理,要公示监督。
基础研究方向:本专业的**体现实力和成果。职称的评聘中以代表作为主评价,本专业代表作的**影响力及引用次数和本专业的省外同行专家评议均给予适当权重,代表作与专家评议意见公示并录入国家或省级数据库,保证公众随时查询监督。
非基础研究方向:职称的评聘中以省外专家根据提供的技术报告或贡献说明进行评议,技术报告或贡献说明与专家评议意见公示并录入国家或省级数据库,保证公众随时查询监督。
基础研究项目:以申请书为主,适当参考代表作,项目结题以**为主进行评价,各级项目的结题报告均录入国家数据库,保证公众随时查询监督。
应用研究项目:科技项目设定明确的技术指标,申请和资助采取招标制,价低者得,各级项目的技术报告和专家评议意见公示并录入国家数据库,保证公众随时查询监督,不能按时完成技术指标者一律停止5年各类科技项目申请资格,并追回项目经费。
承担科技项目是负责人自己主动要求完成科研任务,实际上多数科技探索是失败的,否则我们的科技水平早就宇宙第一。因此,项目不能与学术水平、职称、荣誉、收入挂钩,只有产生了公认的优秀成果才能获得荣誉和奖励。君不见,大牛谈学术,大骗吹项目。
学术帽子事实上制造了学术圈的严重不平等,促进了学术特权和利益圈子的产生,抑制了质疑和争鸣,希望学术帽子能转为荣誉,荣誉代表过去,未来在于公平透明的学术竞争。
最后编辑于 2020-10-28 · 浏览 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