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写在第一篇英文综述接收时

发布于 2020-05-23 · 浏览 3151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34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读硕士的时候,硕导在录取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回家看文献,然后写一篇中文综述。现在仍然还记得当时为了看懂专业名词无所不用其极的我,虽然刚开始看文献写文章的过程很痛苦,但为后续的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博士入学后,博导木有要求写综述,但是看文献一直没少,看多了就萌生了写一篇英文综述的想法。去年10月开始写,陆陆续续写了两个月。然后12月份开始投,刚开始各种被拒,从7分的杂志一路投到了3分多的杂志,3月份终于有个3分加的杂志同意给我送审。4月份回修,两个审稿人都给了大修意见,其中有个审稿人说文章垃圾、没有内涵、结构很差、可读性差,当时就想放弃了;所幸看到另外一个审稿人提了很多细节性的修改意见。然后又是各种疯狂查文献、看文献,将文章结构重新排布了(几乎改掉了70%的内容),将审稿人二说的细节全部改好,一句一句改语言。上个礼拜回答审稿人意见、将文章重新上传,审稿人二秒同意接收;审稿人一提了一些细节性意见,按他的要求改好后上传的当天就同意接收了,2天后杂志发接收函。

几点感悟:第一,投稿的过程确实很艰辛,各种秒拒,但不要放弃,总会有杂志要的,送外审就有机会;第二,审稿人意见很负面千万要淡定,只要编辑没给你拒了就有机会,只要按审稿人的要求改就会有机会;第三,英文综述写作其实和其他实验性的文章一样,在写之前一定要搭好框架,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文章的意义(对本领域的现有的东西、未解决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都需要进行阐述),最后要改好语言;第四,在回修过程中对审稿人一定要尊敬,其实审稿人就相当于自己老师,他提出意见我们进行修改,当中我们是学到了东西的;第五,写综述虽然不能毕业,当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就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其实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蜕变的过程。

最后,感谢在写作、投稿过程中丁香园战友们宝贵的经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51

7 63 1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