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腺癌小鼠模型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mouse model
概述
胰腺导管腺癌(PDA)是一种凶险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胰腺为腹膜后器官,早期病变不易被影像学检查发现,加之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有效的血清学检测指标,故临床上很难实现早期诊断,并且术后复发、转移早,单一放疗或化疗效果不理想,使胰腺导管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研究表明胰腺上皮內瘤变是胰腺癌发生的病理基础,高级别瘤变是PDA的癌前病变。所以,建立胰腺癌动物模型来重现这种胰腺导管逐级进展过程,为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建立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提供新工具。
种类
胰腺癌动物模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化学诱导的胰腺癌动物模型,如用亚硝胺类化合物诱导的叙利亚金黄地鼠胰腺癌或用偶氮丝氨酸诱导的大鼠胰腺癌模型,这些模型的特点是制备方便,但周期长,且诱导成功率不高,而且诱导产生的肿瘤的病理特征与人类肿瘤差别很大;人源胰腺癌裸鼠接种动物模型,一种为常规的皮下接种,形成皮下肿物;另一种是将癌细胞直接注入T/B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胰腺。但这些模型只能用于特定的研究目的,如药物治疗或转移机制的硏究;转基因小鼠模型是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及表达产物生物学效应的最佳体系之一。该系统的基因打靶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受体基因组中的定点整合,但这种整合没有组织特异性,往往导致转基因小鼠在围产期因细胞癌变而很快死亡。现阶段胰腺癌的硏究模型主要有多种种属来源的胰腺癌细胞系及由其构建的皮下/原位移植瘤模型、人源性组织块移植瘤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和类器官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胰腺癌的基础硏究提供了良好平台,然而细胞模型的非系统性、移植瘤模型的免疫缺陷等固有缺陷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举例
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不同,这里以腺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例进行介绍。(1)采用5-6周龄的雌性SCID小鼠,饲养于无特定病原体的条件下。(2)肿瘤组织接种:取得肿瘤组织后,剪成10-15mm3的小块;将总体积50mm3的肿瘤组织与30-50uL的 Matrige1混合;从小鼠一侧腰胁部靠近大腿处戳入肿瘤植入针,在小鼠皮下朝腋窝方向行针,待针头行至离腋窝1cm处、即小鼠肩胛区,将肿瘤组织推入小鼠皮下。(3)移植瘤的监测、传代:成瘤后每4d测量小鼠体重,测量肿瘤的长宽,并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肿瘤体积:肿瘤体积=(长×宽2)/2;待移植瘤体积长至500-1000mm3时进行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