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多图】常见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发布于 2020-05-13 · 浏览 1.5 万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35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一、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 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是以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急性炎症。大多数病例有咽炎和皮肤感染史,尤其是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故又有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之称。为临床较常见的类型。

img



免疫荧光IgG和C3呈颗粒状荧光。电镜见脏层上皮细胞下与间有致密物质沉积,呈驼峰状。

患者预后:儿童患者预后较好,不到1%的患儿转变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少数患儿病变缓慢进展,转为慢性肾炎。成人患者预后较差。

img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rapid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

病变进展较快,以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为特征性病变。因此又称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早期新月体以细胞成分为主,称为细胞性新月体,以后被纤维组织增生代替,形成纤维性新月体。

患者常因少尿、无尿,于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尿毒症。一般认为其预后与新月体的数目有关,受累肾小球超过80%者预后差。

img




三、膜性肾小球病

膜性肾小球病(membranous glomerulopathy)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病变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侧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沉积物肾小球常无明显炎症病变,故又称膜性肾病。

img



免疫荧光显示肾小球IgG和C3颗粒状荧光。电镜下见上皮细胞下外侧有大量细小的小颗粒状电子致密物沉积形成钉状突起。基膜增厚形如梳齿。

img



膜性肾病起病隐匿,病程长,一般预后不好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不显著。晚期,发展为肾小球硬化,可引起肾衰竭。

img




四、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 minimal change glomerulopathy)多见于儿童,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光镜下肾小球病变轻微,其病理改变以电镜下见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或消失为特点。

img



img



儿童患者对皮质激素敏感,治疗效果好,90%以上病例可完全恢复。成人预后稍差。

img




五、IgA肾病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在我国十分常见,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以反复发作性肉眼或镜下血尿为特点,可伴有蛋白尿。病理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伴肾小球系膜区广泛IgA沉积为特点。

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IgA沉积。电镜观察证实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及系膜细胞增生。

IgA肾病预后差异很大,许多患者肾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发病年龄大、出现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或肾活检时发现血管硬化或新月体形成者预后较差。

img




六、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是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多见于成人。患者预后差,最终常因尿毒症或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脑出血而死亡。

img




参考资料:第九版病理学教材

镜下图片来源网络,流程图原创。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点

如果您认为帖子还不错,不妨点一下关注、收藏和点赞,感谢您的支持~

最后编辑于 2020-05-13 · 浏览 1.5 万

14 668 12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