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双盲对照与医学

发布于 2020-03-29 · 浏览 3724 · IP 未知未知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5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我前面的公众号文章中,我亮出了一个观点:双盲对照的研究属于制药,制药非医学,西医临床也是无法双盲的,如果说没有双盲对照,中医就是伪科学,那其实西医也是。

这个观点是个全新的主张,是基于我对整个西医和中医的熟悉而归纳的,但在前面的文章中,因为篇幅所限没有深入展开。事后也有一些不知名的朋友,拿了一些西药的说明书,或者是微信对话截图,在我的公众号上留言,希望我根据这个观点来解释这些问题。当然,或许是对方想完善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弘扬,也有可能是希望在我的回答中找漏洞攻击。无论他初心如何,其实已经是促我思考、促我进步,在此表示由衷感激!也让我找到了一个机会,向大众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说:双盲对照属于制药,不属于西医。

 

双盲对照属于一个“科学的方法”,这是铁的事实,毫无疑问。这个方法被制药企业熟练运用,在研究单个药物,针对单个疾病,观察其是否有确切临床疗效的研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关于西方“制药企业”的科学性,我没有任何异议。

但我这里的观点是:制药不是临床医学!只要是临床医学,就无法双盲!

这到底是玩弄概念的诡辩术,还是有理有据的“厘清概念”?我这里可以从“理”和“据”两方面来论述:

 

理:

西方制药企业研究的是单一配方药物,即使是复方也必须是成分、配比固定,所以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单一配方。显然中医的“一人一方”会让他们崩溃。

这些单一配方药物也必须研究单一对象,才能做双盲。当然这个“单一”可能有各种分法,比如“阳性菌”,急性胃肠道感染,绿脓杆菌等,不管你怎么分必须单一,而且越细越有意义。比如某某抗生素对链球菌的抑制率多少,对支原体抑制率多少等等,越细越好。如果出现某某抗生素对“阳性菌”抑制率多少,那临床医生就有点烦了,因为阳性菌种类很多啊,让我怎么用?但至少现在临床医生选抗生素脑子里都是要过一遍,患者到底阳性菌还是阴性菌,所以还是勉强能用。要是有个抗生素说对“细菌”的抑制率多少,那这家制药厂一定倒闭。

这里是说,双盲对照研究的疾病,越简单越好,如果1个抗生素对10种细菌都有效果,那必须一个一个找数据,放在一起就毫无意义。统计药物副反应、肝肾毒性思路也类似。

然后就是整个双盲流程设计,一定要建立该药物和疗效的因果关系。这件事情就很复杂了:比如患者是否有其它基础疾病,是否需要同时用其它药物,患者是否喝酒、抽烟,等等,凡是会影响观察药物疗效的因素必须排除,不然数据就无意义。

所以这次瑞德西韦在国内的双盲,几万病例入选双盲的只有小几百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有联合用药,那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就不适合双盲。

综上所述,双盲对照虽然是一个科学的方法,但只能说是一个简单、粗糙而无奈的科学方法。它必须排除临床治疗的各种复杂情况去做单纯的研究,但这种单纯研究的结果,再放到复杂的临床环境中,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但这也是西方制药的唯一选择。

比如一个明确感染病人,医生有30种抗生素可以选,他怎么选?这30个抗生素牵涉的双盲有几百个,他能参考多少?让临床医生自己做双盲?这是个非常可笑的问题。所以国外大多数的西医信上帝也是情有可原,这些双盲出来的药吃下去效果到底如何?更多的因素不是靠这个“双盲的科学”,只能靠上帝!

 

据:

西医的临床医学是不对药学开放的。学化学的、学制药的、学生物医学的、学预防保健的、学医院管理的,都没有资格考医师证,都没有资格看病。这也是西医的通行游戏规则:制药和临床两码事,不得准入!

所以这些学化学、生物医学、CDC的专家,想对医学专业侃侃而谈,嘿嘿,门都没有,说到底他们就是外行。当然现在言论自由,谁都可以出来骂骂中医,但张口就错。要是碰到我这样厉害的主最好还是免开尊口。有本事就去考张医师证,看病的资格都没有还要来评判什么:庙里跳大神是伪科学,教堂跳大神是科学,骗谁啊!

 

昨天的朋友还拿西药说明书来问我上面的双盲数据是怎么回事?不就是药厂把双盲数据写上去吗?好比“百度”把这些数据都写上去了,你能根据百度看病吃药?

这里我想引用我的另一位西医老师的原话。上海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张永信教授,他在给我上抗生素课时说过:根据抗生素说明书用药的医生,是不懂抗生素的!

曾经有一位西医,治疗急性肠炎用了克林霉素,我说用错了,急性胃肠炎首选沙星类,如果有禁忌首选三代头孢,她就拿说明书来怼我的。呵呵,让懂抗生素的同行来评价一下吧。

 

所以,医疗临床是非常复杂的事,制药的游戏规则在临床是完全走不通的,中医如此,西医亦如此。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24

回复1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